下午,討論師最新的開示,關於禱告。
特別喜歡幾個意象:
禱告的時候,身心一定要很純淨,才能與天地間至純至性的力量連線。
直接呼喚最正向的能量。
將困難交出去,讓整個天地來含容苦痛。
用感情,流動地說。
不著痕跡地把法、把真心送出去。
師提供的托缽方向,給了弟子們很好的校正。想到有次一日禪,嬋娟帶來的新朋友說,聖脈的語言很複雜,她都聽不懂;再回想,好幾次聽長老教會的牧師說話,他們總是用很淺白的語言,分享切身的經驗,真實動人,然後,適時引用一小段經文,畫龍點睛地帶出信仰的高度。基督教雖然也有專有名詞,但牧師們常是一次只運用到一個核心概念,語言密度與張力,繁簡有致、疏密得體,聽者就容易吸收。
我們需要鍛鍊的能力,是讓法更貼近一般人的生活,靈活地運用出世間法的語言,幫助每個人看到信仰與真正幸福的關連,推動一種連天接地、超越宗教本位的宗教情操,重拾每個人對天對地禱告的本能。
上次,去新竹少女之家時,課程最後,邀請大家自己在心底許願或禱告,聽到禱告這兩個字,幾位少女露出了調侃的神情,再請大家一起唱OM,去聆聽自己的跟別人的聲音融合在一起的和諧,幾位少女咯咯地笑鬧,青春期的彆扭加上身體的防衛機轉,製造出一些怪聲怪叫。
那時,我了解到,對這些少女來說,正經八百的禱告無法入她們的心,她們需要的禱告方式,是在對當下的全然投入中,與最真最美的自己不期而遇。她們需要不著痕跡的鼓勵,來誘導她們主動參與,並且,在具有創造性的活動中,建立一種可以走出生命困境的信心。
看見最真最美的自己,從而生出信心與力量,就是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