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瑜珈經》的雙肢

 (12-20-2011一心)
        下午的哲學課,講到瑜珈之父帕坦加利Patañjali)在《瑜珈經》理所闡述的八肢瑜珈的修習,每一肢都是一種支持,修習越多肢,修行之路就越加穩健(很像八正道)。
第一肢定義了個人與外在環境的關係:不傷害、誠實、不偷盗、生命精力的管理、不貪,第二肢定義了個人與自我內在的關係:潔淨、知足、精進用功、研讀與自我有關的經典、向神聖對準。
帕氏是重邏輯思辨的科學家,《瑜珈經》每一條經文都是經過仔細計算的,他把「不傷害」放在第一順位,因為真實必須以身語意不傷害為前提,迫害別人還用真實包裝,殺傷力就更鉅大了。第二順位是身語意做到真,認得自己的真,做最真的自己。
今年二月,師在開示中,重新解讀了傳統佛教的四根本戒:所謂「根本」,正是「符合人性,自然不費力」的意思。但很遺憾地,最自然不費力的,被歸納整理成教條,而原本應是喚醒主體意識的自發性行為,卻演變成批判異己、壓迫他人的工具。
其實,重要的是尊重,尊重每個人心中的佛:自己的最愛與最嚮往。尊重、也相信別人已經做到最好了。做到最好,就是佛陀。
今早的調息法和靜坐練習,跟以往順序相反,先如實觀察自然的呼吸,完全接受,之後,才做正式的調息法。一開始,看到自己的念頭東來一撇、西來一劃,像一張張不連貫的彩色塗鴉,短短時間內,就可以開畫展了。接下來,練換鼻呼吸,為了要做到吐氣是吸氣的兩倍長,於是很專注地運用腹壁和骨盆底的肌肉,來均勻控制吐氣的量,心從頭到尾跟隨著吸、呼,念頭變得稀少、單調了。那時,再回來觀察自然的呼吸,容易多了。
有學員問,呼吸的練習,可以燒掉業障嗎?
面對呼吸,面對生命,我們的慣性反應不外乎兩種:過度詮釋、誇大、編故事,或逃避、不面對。我們所要練習的,就是不多也不少地單純看待呼吸、看待生命,這,當然有助於打破既定模式的輪迴。
我們管不著與生俱來了什麼樣的業,只能管好如何面對業力成熟時所結的果:不執著,不反應,完全融入當下的每一刻,做自己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