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

以最乾淨的心對準天地禱告

 (11-17-2011一心)
讀了中國流亡作家廖亦武或德國文壇大獎的報導,又看了艾未未接受央廣楊憲宏的訪談,雖然兩人表達形式不同,但表達的卻是同樣的願望:回到一個更自由、民主的祖國的希望。
廖亦武說:「雖然說中國現在正在變成世界上最大的一個(道德)垃圾場,但是這種希望還是有,這種希望只能從原點上做起,每個人都堅持內心的真實,那麼這個希望雖然很遙遠,但是還是有的。」
艾未未說:「每一個人必需維護每一個人的尊嚴,因為國家是不存在的,國家是有血有肉的,血和肉就是每一個公民的權利和尊嚴。如果我們放棄了尊嚴,我們就放棄了整個國家。」
「我們不是為個人的榮譽而戰,是為國家榮譽而戰。這是我義不容辭的,不是為我而戰,是為每一個相信世界太陽還會升起,還是有春暖花開的這些人在談。我不希望年輕人對這個國家失望,我不希望每一個人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公義的社會,我不希望每一個人都說只有放棄才是生存之道。」
廖亦武艾未未,在行動(身)、言語(口)、思想(意)上,都展現了一股大無畏的沛然正氣,雖然,他們都說,自己也是血肉之軀,也會害怕,但是,對他們來說,更值得堅持的是「仰不愧天、俯不怍地」的自由與真誠,以最乾淨的心對準天地禱告,便會帶來至純至性的力量,驅散恐懼的陰影。
艾未未說:「匹夫不可奪志,古人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你可以擁有天下,但是不可以征服我的心。」
今日,艾未未不只是被看成人名,更被認為是一種方法,艾未未表示贊同、並進一步闡釋:「或是它是今天我們遭遇的一個模式,這個模式它更多的跟交流表達有關。交流表達將衝破過去權力所造成的種種障礙,和過去的許多非常不合時宜的習性。這個展覽我們所遇到的矛盾都是這些習性的一部份。」
我想,那就是為什麼師說:「嚴格講,義饒益與梵行饒益是沒有區別的,任何念頭進到我們的身口意,都是我們的世界,都要面對。分別只有『五蓋跟法』,『五蓋跟慈悲喜捨、跟呼吸』…。只要有恐懼,不能做真正言論自由、不能忠於自己良知活出身語意清淨的人,都需要法,都是我們托缽的對象。」
在《聖脈》,我們藉由外在的關心普世價值、社會公理正義,來面對內在的、深深框限我們的權力架構與養成習性,在內外交相的碰撞中,生命更全方位地開展了。雖然,每一次打開自己去觸、去體驗,或許難免陣痛與難產,但在新的自己誕生的那一剎那,對「人」純善而尊貴本質的信心,也隨之成長、茁壯,在一收一放,一緊一鬆之間,生命俱足了美感與張力!
宥娟說,這個學習的歷程,有如善財童子的朝聖之旅,不僅是審美想像活動,更是審美體驗活動,而此一審美活動最本質之處,是精神的自由感、解放感與愉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