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牧師心目中美麗的台灣

(10-21-2011一如)
馬偕博士的座右銘「Rather burn out than rust out」(寧願燒盡,不願銹壞),取自蘇格蘭長老會的總會徽章拉丁文標示的 nec tamen consumebatur,乃揭櫫出埃及記32節(荊棘燃燒,焚而不燬)的偉大精神,他的座右銘正是衍生於此,用以激勵自身「寧可將自己的生命投注於有價值的永恆事物,而不願浪費虛度一生。」
馬偕愛丁堡大學深造時,受業於曾在印度宣教的神學家Dr. Alexander DuffDuff曾多次宣示,他的生命寧可為印度眾多未得救的生靈燃燒焚盡,也不願白白虛耗。此座右銘,或許也承接其恩師的啟迪與影響!
與同修們一起參訪基督長老教會,讚嘆他們一百多年來,遵循馬偕博士的理念,宣教、醫療、教育、社會關懷…,釘根於台灣土地的愛,發現台灣每個階段的問題,融入台灣社會的種種轉變。以出世的心(服侍主的精神),做入世關懷社會(普世價值),實踐基督的愛,讓人讚嘆!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一直以來,被貼上「政治教會」的標籤,甚至教友中,也有表達「教會裡不應討論政治」的聲音,黃哲彥牧師的回應是:「政治,就是公共的事務,出發點如果是『信仰』、是『公義』,你怎麼能叫我不談政治呢?」
談政治不是從政,「傳聖道者不北面」。
40年前,台灣還是戒嚴時期,教會就有真知灼見,發現了台灣結構性的問題,大膽的提出「國是聲明」,伸張正義、自由,主張徹底革新內政。及提出人權宣言這個概念:人權是上帝所賜予,人民有權決定他們自己的命運。結構性的問題,才是台灣社會之痛!
「人權不是以人為本位主義,而是要站在上帝面前、有尊嚴的人的格局。」
「在關心台灣社會公義方面,長老教會不是跟著議題走,而是藉由議題呈現信仰價值。」
反核議題,從「我們已經跟子孫預借了兩百年的土地、空氣使用權」的觀點,指出跨世代的不公不義。
「把不公不義的事情揭露出來,不但是表達信仰的態度,更是責任。」教社幹事黃哲彥牧師如是說。
宣教品質,會問上帝給我的使命是什麼? 是以服侍耶穌的心,來做工作,而不是人數多寡,來做宣教的取捨。
對上帝有信,對人民有情,對土地有愛!透過人權、公義、民主自由的反省,實踐信仰的愛。牧師常常反省,自己對權力的追求高於上帝?對金錢的追求高於上帝?是否真的在上帝的跟前為人做事?
牧師心目中美麗的台灣,以原住民的文化為基礎,加上歐美的民主和公民素養,台灣一定能成為上帝應許之地。
張德謙牧師說:政府以經濟掛帥,忽略生命教育,有些宗教以自我中心為出發點,希望發财致富,到處流行者財神爺廟,忽略要對土地有情,對人有義,對上天有信心。
聖脈的找到心,找到信心很好,因為大部分的人沒有信心,容易受媒體影響,目前每兩個小時就有一個人自殺,台灣的生命教育出問題,教育與現實的生命脫節,形成日頭赤炎炎,隨人顧性命(台語)。舉昨天新聞報導,一位孩子被車撞,車主將孩子抱到人行道就離開,目擊者沒有人出面,…。
想到小時候只要有人喊有賊喔!整個村的人喊抓賊。還有他喜歡吃播稻飯,農人之間互相關懷,幫忙割稻,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讓生命找到意義。
國民黨將來自中國大陸,影響中國五千年的君主陪葬制度,缺乏尊重人民的思想帶來台灣,舉例某君主出土的君主墳墓中,發現有三十八個織布工陪葬,是在君王未逝世前,就將這些活人埋葬於此,希望君主死後,他們還可以織布給他們穿。
宗教間要對話才會了解,很慶幸台灣沒有因為宗教引起戰爭,今年元旦各大教派聚集,輪流為台灣祈福,宗教間互相觀摩,學習互相尊重,覺得很好。
張牧師介紹一部即將上映的紀錄片《麵包情人》(money and honey),「2011台灣國際女性影展」開幕電影,是導演李靖惠繼《家在何方》、《阿嬤的戀歌》、《思念之城》之後,「女性家國四部曲」的最終曲,以在台北市安養院工作的菲律賓看護工作為主要拍攝對象,談到外籍勞工在台灣人權,讓他邊看邊掉淚,呼籲大家重視外籍勞工的人權,給予合理的待遇與尊重。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TX1ErC-KPw
政治就是管理眾人之事。每件事情都和政治有關,真正的普世價值~民主。真正民主的歷程是傾聽苦難「交出去」,是還原,尊重每個人的自主權與所有權,一起找到解決問題的程序。
感恩今天的參訪活動,感動基督長老教會,實踐基督的精神,釘根於台灣的愛,慚愧以前被洗腦,覺得他們是喜歡搞政治的恐怖份子,不敢親近他們。願學習他們的精神,用最真最美最嚮往的心,來關心世間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