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0日 星期三

讓身體去面對

 (08-10-11一心)
這兩天上課的地點,在四號倉庫的後半段,授課老師布羅克拉部藍茲,被藝術節的工作人員親切地喚作小布,在《法蘭克福芭蕾舞團》當舞者期間,小布與當時的藝術總監、也是此次藝術節主題藝術家威廉佛塞William Forsythe)密切工作過,離開舞團、投入影像創作後,又於2005年應佛塞之邀,共同編創《無處又遍處》裝置展,並在裝置中,曾有長達六小時的即興獨舞演出。

回顧一下這兩天翻譯的《即興舞蹈工作坊》,授課老師布羅克拉部藍茲開宗明義地說:當代舞蹈,反叛了芭蕾舞和現代舞對於技巧之精湛及完美性的追求,顛覆了編舞者給予動作、舞者詮釋動作的關係,演變成為一種不斷提出問題,然後,讓身體去面對,並試圖解決問題的過程。

依此方針,編舞者不再給動作、不再要求舞者去依樣畫葫蘆,而是讓舞者們舉一反三地打開通往創造力的門。

這套由威廉佛塞開發的訓練系統improvisation technology稱做「即興科技」,它就像是這扇門的鑰匙,一旦找到了,創造力源源不絕,動作可能性無限,這就是為什麼創作至今48個年頭的佛塞,仍有每年五、六個新作。

在兩天各八小時的密集課程中,小布老師不斷地提出各式各樣的肢體任務,來挑戰學員的動作慣性,透過重組動作連結的路徑,形塑新的肢體協調性,使動作可能性不斷擴充。

工作坊中的13位學員,都是經過挑選、肢體能力極佳的專業舞者,每個人,卻都在工作坊中遇到前所未有的難題,工作坊中一個尋常的指令可能像這樣:「手掌心沿著同伴的身體表面不斷前進,可以轉彎、不許倒退,頭部的動作與手的路徑完全相反。」或是「用一個腳掌在身體後方的地板上寫自己的名字,眼神在上方的天空畫大弧線,其中一個身體部位完全以古典芭蕾的方式持續動作。」

觀察到,當身體遇到難題時,如果不夠全神貫注地忠於指令,原本的慣性就會跑出來替自己找到脫身之計;在那個當下,如果能夠暫停慣性的衝動,停下來想想,下一步該如何忠實地走下去,往往就能夠突破疆界,發現新大陸,最滋養的創作汁液開始流動。

小布說,「即興科技」其實已踏入了人腦認知科學(cognitive science)的範疇,舉例說明:一棵樹,是人腦認知的一個系統,一陣風吹過,帶來系統的改變,造成人的警覺性升高,人腦會試圖去解讀這個新的系統,直到確認是「風吹動樹葉」,才會放鬆下來。假設,又出現了一陣不同的騷動,系統改變了,人的警覺性會再度提高,經過解讀後,確認是「一陣比較大的風」,而不是「一隻豹靠近」而擾動了樹葉,於是,才又放鬆下來。

佛塞將他對人類認知運作的探索,運用在與觀眾的互動中,他總是確定舞作裡有觀眾可解讀的系統,使他們感覺放鬆,但又提供足夠的複雜度與變數,讓觀眾保持高度興趣,他希望觀眾們「停止無謂驚恐,開始哲學思考,享受隨時讀懂舞蹈的樂趣。」

舞者面對自己以及即興的每一刻,也是如此,利用既有的認知架構去不斷開發未知架構,佛塞藉此陳述「真實性是認知習慣的產物,非邏輯基礎過程」的理念,透過工作坊中的練習,自己也親身體驗到,思考的慣性模式的確是可以被顛覆的,人類的心智遠比我們想像的要有彈性的多。

在兩天的工作坊中,小布最常說的字是大概是honest/誠實,在他身上,我看到一種「直心面對問題」的態度,也學習到一種對生命不斷提問的好奇,以及不斷面對問題、尋求解決之道的主動。

邀請自己,在每個當下,回歸身體的單純,而背景,是「永遠不知道」的謙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