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虛空,散發著佛陀的愛,阿羅漢的種子,耶穌、德睿莎修女的精神都瀰漫在這個空氣裡,他們沒有死,他們隨時都在守護著我們,隨時等著我們接上線,傳承人飢己飢人溺己溺慈悲喜捨的心量。
師時時鼓勵我們要接天接地,在乎的是天地人,不是你我他。要做個坐在地球上的人,要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聞思「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有一種跟上天接了線的法喜~
「究」就是問,一直反問一直反問,我這樣是天的意思嗎?
就好像德睿沙修女一直在禱告---
這樣子是「主」的意思嗎?
這樣是傳承師的意思嗎?
這樣真的是「最究竟的解脫」嗎?
這樣子真的是離苦得樂嗎?
「古今之變」就是回到現實來,不斷地問:我這樣子能夠解決問題嗎?以前有什麼困難,以後會有什麼困難;昨天有什麼困難,今天有什麼困難。
「古」就是過去,
「今」就是現在發生,
如何用我的理想來解決現前迫切的問題,叫做「通古今之變」。
一個是想法,一個是實踐。一個是理想,一個是現實。「究天人之際」是想法也是實踐,「通古今之變」是理想也是現實。
「究天人之際」有理想,就是不斷地問天,就是不斷地做師隨念、法隨念。
「通古今之變」就是現實的師隨念,「通」有一種彈性與校正,就是不斷地要回到現實來校正。「通」了半天沒有「究」,那就捨本逐末;「究」了半天,沒有「通」,也不切實際。
「究」是理想,「通」是現實,兩者互相校正。懂得因緣,懂得實際的困難,然後再用理想來校正,不然,有很多的現實有太多的困難。
「際」是指理想跟現實的分際,困難怎麼去突破,理想跟現實怎麼去通,怎麼去呼應。
如何有正確的想法?「天人之際」就是要怎麼能夠心連天,要知道天人的分際在哪裡,就要連天。就像做皇帝的人要跟天有連結,所以要祭天,祭天就是連天的意思。「天人之際」就是人做到天人合一,就是最愛最嚮往最憧憬。
中庸裡面講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這正是中國古文化的標榜,需要知道什麼是天命、率性、修道。天命是每個人的嚮往,一落入現實,就出現君不君,臣不臣,然後變成都在講三綱五常,落入傳統俗套裡面,框框一大堆,究天人之際,一落入現實,通通拋諸腦後。
要把理想跟現實連結,需要宗教來連結。梵行饒益、法饒益,需要世間的公平正義(義饒益)來校正,不然每天禱告打坐,是會頑空、打高空的。理想符合現實,現實呼應理想,需要互相斟酌校正,順天應人,不順不應就會乖舛忘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