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日 星期五

參加一慈媽媽的告別式

(06-30-2011郁曼)



一慈的日記,在如實地、讓人身歷其境起描述中,總流露著一股靜諡的美感(令人很難想像作者只有小學畢業)。許多人,也許很容易就可以寫出一篇還不錯的文章,但是,若還能很自然地讓人感受到平靜和沈澱,那可是需要一些修為的。尤其,讀了一智的日記,感受到一慈帶給一智的安神、安定的迴向,對一慈更加地尊敬、讚嘆、和感恩,也就會覺得再怎麼忙碌,也要來參加一慈母親的告別式。
公祭的過程,見到她,雖然這些日子她要承擔的事情必定相當繁多,但在今天這冗長的告別式過程中,她的神色、身姿卻仍沈穩、寂靜,內心再次讚嘆!而當輪到聖脈同修進場(公祭)時,面對同修們關愛的眼神,她回報的,是堅毅、溫暖的微笑,不只讓人感受到對她很放心、很安心,也很清楚地傳達了她對同修們的熱情──僅管這全部過程只是短短的一兩分鐘,而且完全沒有任何言語交流。
在等待(公祭)的過程中,更讓我領悟了一事:長久以來,對台灣的喪葬習俗,一直不太能認同,尤其跟西方肅穆莊嚴的喪禮比起來,這裏很多的禁忌和儀式,總令人覺得荒謬,比如:家中有人往生,就不方便到別人家,或者不高興家中有喪事的人來我家;比如「孝女白琴」、「五子哭墓」;又比如棺木裏要放錢、蓋棺或移棺時家屬不能看;比如必須準備一堆食物祭品綁著展示著,讓人覺得「好看、有面子」(而這些根本是浪費食物,因為在大太陽下曝曬之後,根本都不能吃);還有,家祭時的諸多跪拜,以及參加公祭的人,多是為「人情」的「禮尚往來」,少為「祝福」而來……等等,因而告別式的每個過程,給人感覺都是很型式化的,那「真正的感情」,很少很少呀!
而為什麼長久以來,我們卻都視這些為「正常」呢?原來,那是因為我們習慣了假的歷史、假的報導、習慣了不說真話,只說奉承阿諛的好聽話啊!(呵…原來如此!)
好在,有幸學到了「真心,是自然,是省力」,「虛假,是費力,是不得已」,也能理解:大家不是不要真,只是長期錯誤的教育,讓我們不會真、不敢真罷了!
感恩師的教導,知道面對不真,自己先真就好了,所以,當注視著一慈媽媽的遺像,心裏很自然地很真心地說著~媽媽,謝謝您,謝謝您生養一慈,也給一慈熱心助人對人好的身教,謝謝您成就一慈將佛法分享給世間很多很需要的人,非常感恩您!祝福媽媽一路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