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日 星期一

對「匠」的基本尊重

(07-02-2012洪浩唐)

近日來電視上頻頻出現一則某職業證照補習班的廣告,據媒體報導已經引發一波網路討論的聲浪,該廣告的大意是,一群學員在分享他們透過該補習班而成功轉職的喜悅,其中幾句標語口號:「XX之前,我是水電工,XX之後,我是建築設計師;XX之前,我是停車場管理員,XX之後,我是電腦工程師……」可能是引發網友質疑其有職業歧視的導火線。
基於互相尊重的原則,我們總是習慣於說「職業無貴賤」,但稍具社會歷練的人可能都心裡有數:在這個自由競爭、各行各業「起薪」不盡相同的資本主義世界中,這句話可能得稍作修正──至少要在前頭加上「精神上」!
所幸,從諸多網友對這則廣告的質疑,我們仍可發現,這個社會對「功利化」的無限上綱還是頗有警覺。特別是牽涉到以人為本的價值思考──我們總不願那麼輕易棄守,而讓職業、身分反客為主定義個人價值。

凸顯勞動忽視專業
然而,稱職的廣告創意者往往是敏銳的社會觀察家,與其一味指摘該廣告有職業歧視,倒不如趁機省視,這則廣告到底反映什麼樣的社會脈動或主流價值?
例如,從大多數的年輕人習慣性地將「藍領」視為畏途、或急欲擺脫「勞動者」身分這個現象來看,這除了反映了長期以來,國家資源(福利)的分配可能對勞動階級有失公平正義外,這難道不也表示,這個社會已然失去對「匠」(及其精神)的基本尊重?而我們的社會總是在某一門技藝瀕臨失傳時,才發現僅存不多的職人,其實才是「國寶」──諷刺的是,回顧這幾年,被發現國寶的「品項」竟越來越多!
再者,該廣告可能完全無意去挑起國內「藍領」與「白領」的矛盾,但其真正令人不安之處還在於:它忘了強調水電工等勞動職業,其實也有其專業技能的要求。尤其是在現代社會分工下,「藍領」與「白領」的關係,並不一定是「管理被管理」或「升級」的概念;更多狀況下,兩者其實是一種緊密的合作關係──沒有優秀的水電工來執行,建築設計師終究只能紙上談兵!
所謂「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不論是勞心或是勞力,一個追求公平正義的社會,理當要肯定各 行各業的價值。台灣劇場大師李國修曾在《京劇啟示錄》中,透過劇中父親的角色說道:「人一輩子只要做好一件事情就算功德圓滿了!」──在這個價值多元而紛亂的世道,這句話大概可以為「職業無貴賤」作一個令人深思的註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