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說和寫的對焦

 (10-16-2011一心)
晚上,關渡北藝大上錄影課。緣起:舞團的好友羅力慷慨出借專業錄影機一台,來紀錄藝術節活動,但是,負責錄影的志達沒用過這麼專業的機器,於是,索性開一堂課,簡介拍攝活動紀錄的要領。
先從光圈、快門、白平衡、解析度、焦距的設定,以及手拿機器的姿勢、身體移動技巧等基本元素開始,下半段,則透過實際操作,探討如何用鏡頭鋪陳故事,原來,畫面的遠近,拍攝鏡頭(指:從按record到停止,一個鏡頭的時間)的長短,取景的視角等等,都會帶來不同的情緒感受,掌鏡人,必須要先清楚這些影像資料的用途為何?背後想要傳達的是什麼?拍攝時,則要把注意力全方位打開,察言觀色,保持靈活,一面預期事情的可能動向,一面又隨時準備好拉遠、推近、切換觀點。
拍的時候果決、清楚、正知正念,拍攝的活動結束時,才能立刻檢討哪裡拍得不好、缺什麼、需要補什麼畫面。如果,沒有正知正念地拍,就算剪輯功力再好,也很難把這些素材變成想像中的作品。
舉了志達試拍的一段畫面為例子,在關機前幾秒,他決定把鏡頭從星朗和崴仔身上,往右轉180度,拍到了三個坐在地板的人身上,可是,這三人又不在畫面的中心,然後,就切掉了。如果,他把鏡頭下滑一些,讓三個人成為主角,或者再多拍幾秒鐘、右轉多一些、拍到坐在地上的整個團體,都會讓畫面有焦點。但因為畫面偏了、或少了幾秒,最後這幾秒的東西,就完全不能用了。
覺得,這就像我們說話,或寫日記一樣,我們都在練習「取景」,注意力時時對焦,取的景才會對世間「有用」。沒有對焦的說和寫,就好像拍了一大堆卻沒有用處的畫面。
回家,搭友人的便車,我們三人在豆漿店停下,吃點心,聊到里安。友人是心理諮商師,所以,她會用里安的成長背景、與家人的互動來看里安的模式,而里安對她說,師說人不要被家庭影響(里安的詮釋)。
是不是先要「認得」,「認得」和「承認」以後,才有可能不被「影響」?
師說:「影響」一定有,每個人都一樣。有「水平感染」(家庭互動模式)、「垂直感染」(遺傳基因與個性差異)與「場域感染」(後天遭遇與挫折學習)。她的意思不是否認原生家庭的「水平感染」,里安說的「不要被家庭影響」應該是指要活出過去、轉負為正。
還有,以我的例子來說,里安常常會說我很聰明、很有能力,也常常會說她很喜歡我的身體(身材),其實,她不只說我,也常常這樣子去稱讚很多人。我看到,她對於「聰不聰明」,「有沒有能力」和「身體美不美」很在意。我有時候會很希望她不要那麼強調這些,感覺,那會讓我們對彼此、對世間的理解,變得「扁平」了。如果,我有這樣的想法,是否代表,我還是被這些世間價值所困擾著?(被動了?)或者,我可以怎麼樣跟里安表達我的感受?
師說:里安的讚美可能有點像「送禮不當:禮品選擇不當,既花錢又不討好,還不如不送。」主動帶路就好。主動告訴里安自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