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2011 一三)
閱讀「動人的師生關係」,並觀賞影片「折翼天使守護神」…片中,得知姿蓉每年11月~3月都是病發期,因為天冷、血液循環不好,病況會變得更糟,但偏偏病發時,就是她創作力最旺盛的時候,她因為受著折磨,所以表現出來的畫作更有內容。五百年前,義大利的雕刻家米開朗基羅,也是常常把苦放在心上,常常把耶穌受難的像放在心上,常常把死亡放在心上,所以他的作品裏面就充滿了活力…
「最後的審判」~米開朗基羅有名的大壁畫。主題呈現死亡、面對審判的絕望與痛苦,反映了羅馬在1527年大掠奪之後,瀰漫在社會上灰暗不安的氣氛,當時,米開朗基羅陷入了信仰與藝術的衝突中。他把上帝描述得極其嚴厲,是審判者而不是愛的化身,他也在畫中一再表明自己反抗上帝的決心。
「聖保羅皈依圖」,米開朗基羅用聖保羅「署名」,畫下自己的臉。這個在路上與基督相遇,聽到基督的聲音,發現自己這一生拼命迫害的竟然是基督,也發現他這一生的抗爭是出於對上帝的不夠瞭解,他需要像保羅一樣,重新與上帝相遇。
「聖彼得受釘刑」,米開朗基羅將畫面充滿各種個樣的人…當面對聖徒為上帝殉道的事件,每個人都心不在焉、各有自己的打算,而米開朗基羅將彼得的眼光看向觀畫者,彷彿是在問觀畫者:「你呢?」
米開朗基羅對信仰的理解,從上帝與基督的嚴厲審判毀滅,走向基督為世界之罪所負的刑罰受難,他的心境也從反抗爭辯,走向基督必須如此受難的哀傷。上帝的嚴厲面,已然轉成上帝的悲憫之愛。
每一個偉大的藝術家,沒有不看到無常的,沒有不看到死亡的。米開朗基羅看到了死亡,他才看到了生命,他看到了無常,他才見到了永生。每一個宗教的行者,都看到無常,都看到死亡,也都深深刻刻地看到了世間的苦難!
苦,打開了我們的心量。心量大,苦反而是一種滋養,反而是一種悲劇性情感的擴大昇華,反而是對人性深邃的體會,反而是更懂得欣賞自然的美,更懂得欣賞人性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