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2日 星期五

有導向的關係連結

(07-12-2013 一心)
曾看過一部TED的演講,一位教學40年的老師Rita Pierson,分享她的心得。她說:「身為教育者,我們通常認為孩子中輟或不肯學習,是因為貧窮、出席率低、負向的同學影響力等等,我們鮮少去討論『人與人連結』的價值和重要性。」
James Comer (耶魯大學兒童心理醫師)說,如果沒有導向的關係連結,就不可能有導向的學習。George Washington Carver (大教育家)說,所有的學習都是在了解關係。」
「我相信,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曾經被一位老師或大人所影響。一位同事曾告訴我:『我的責任不是讓學生喜歡我,而是要教他們東西。我的義務是教,他們的義務是學會』我回應她說:『孩子沒有辦法從他們不喜歡的人身上,學到任何東西。』」

講到這裡,現場響起了一片認同的笑聲。關係,決定了我們在生命中學習的成效。感覺真的是如此!
近日我們一起在反思、檢討:什麼是我們要建立的修行團體?
我們的願望是,老師和學生之間,同修和同修之間,都把彼此當成是靈魂最親近的人。這樣的親近,相信能孕育最佳的學習土壤,因為,我們肝膽相照!
這個親近的感覺,建立在共同的信仰──相信生命源頭的至純至性。與至純至性無關的都接受它只是燒壞的陶瓷作品。
我們都有讓世界更好更美的心願,我們都在探索生命實相、都有活出生命熱情的心願。即使,彼此的執行方式或主觀認知,不見得完全契合,但只要信任存在,溝通的管道存在,我們就可以互相撞擊、挑戰、切磋,一起修正方向。
這種感覺,就像生命中的伴侶或家人,有事情,我們一起面對,有困難,我們一起度過。但跟伴侶、家人關係不同的是,這是以結合的關係,「無常、苦、無我」是流淌在我們腳底的真實,「信、望、愛」是建構我們靈魂的共同基因。
選擇不出家,因為,在家的修行,沒框架,更真實。
幾天前,跟學長碰面,聊了很多,給我不同意見時,他用了一個說法:「I’m going to play Devil’s Advocate, OK?」(我要扮演魔鬼代言人囉,好嗎?)意思是,他要來替我照見我沒有注意到的陰暗角落。
這是人與人之間蠻常用的說法,當意識到我們都只是在「扮演」,我們會跟「自我」拉開一個距離,會比較有心量,去聆聽和接納不同的看法。從這個小處,我就看到,在一個有民主素養的社會,平等、尊重、就事論事地與彼此對話,是文化裡很自然的一部分。
反觀自己所認識的台灣文化,人與人最常見的,不是未徵得同意就撈過界給別人意見,要不然就是怕破壞關係、損壞利益而說一些無意義的點綴或討好的話。我想,這都不是我們真正嚮往的關係。如何忠於自己、又尊重彼此,理性、正直、又不帶對立的說話,真的是要好好學習啊。
解脫一定是在關係中實踐,在世間的關係裡,走出絕待天地的路。
佛、法、僧是三位一體的,種姓代表階級,真正的解脫,「入佛種姓」,是在關係裡打破身分地位的框架,體現自由平等博愛的靈魂。
在這個急功近利、人心惶惶的時代,我們似乎更容易對人失去信心,失去耐心。跨越那一道道心理防線,也似乎更加困難了。

這條路不難走,只有走,透過反覆尋伺,直覷生命的最真,不怕認識別人心中的我,只要有信、肯如實面對不流動,就一起走,一起體認生命的最真最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