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2日 星期五

說「不」,是關係的開始

(03-22-2013一三)

網路上有一段影片,媽媽配合電視節目「吉米奇摩現場秀」,在車上騙三歲女兒說因為肚子餓,吃光了她萬聖節的糖果,然後記錄孩子的反應。孩子先是楞了一下,然後笑出聲音,接著以感性的口吻說:「媽咪,那真的讓我有點傷心。」孩子表示不怪媽媽,只是有些傷心,說著、說著眼淚就流了下來。

看到這裡,非常讚嘆孩子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感受,這在習慣壓抑的華人文化中,幾乎是不可能見到的。然而,更讓人驚訝的是她明白地告知母親,希望下一次在吃之前能先和她商量,而她也願意分享。
從頭到尾,媽媽說話的口氣很關鍵,不急不徐、不慍不火,溫柔地告白與引導,而這樣的迴向也讓孩子勇於做自己的最真。

晚上,孩子們陸續從學校回到家裡,岳母見到她們的第一句話是:「吃飯了沒有?」聽到孩子回答說吃飽了,岳母便追問吃了什麼,並作勢準備煮一碗麵給她們,而孩子必須再三保證實話實說方得以罷休。以前,當太太見到這種場面,總會出面幫孩子說話,但這個動作反而惹惱了岳母,責怪太太為何要阻攔孩子接受婆婆的關懷。
事實上,長久以來,岳母也是如此「關心」太太的。這幾年,常鼓勵太太將心裡面的感受表達出來,讓媽媽知道妳的狀況,如不想接受,就勇敢說「不」。太太真的這麼做了,雖然前面幾次出現過爭執,但岳母也接受了現實,比較起以前,她對自己的女兒更放心,而母女的情感也更融洽、自然了。
這幾次,發現孩子們也勇於跟外婆說「不」了。說「不」,不是關係的結束,而是主體性展現的開始,在新的關係裡,更懂得尊重彼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