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5日 星期二

輕重緩急

(09-25-2012韻雅)

最近閱讀一心筆記,讚嘆她在法上的聚焦,尤其和師的問答中讓觸境衍生出更寬廣的學習。
一心好會問問題,因為有專注的師隨念,自然會想更貼近師的觀點。我們常常在要提問給師的時候呆滯了,其實不可能沒問題,只是不知道怎麼問,怎麼聚焦,這是可以鍛鍊的,以此來勉勵自己。
師說:不要給別人太多時間,因為時間一拉長,很難保證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具有純正飽滿的師隨念;就算看到自己能量不澄澈了,也未必有馬上「停、轉」的力道。「生命就是準備、生命就是待命。」大多數人花太多時間觸境、太少時間準備,不夠謙虛知量。
這幾天公務上的合作往來,就練習這樣的時間管理和知量。兩個觸境紀錄。

一位服裝設計師來電討論十月的活動,她談話很容易失焦,我每次講完話常常會覺得能量耗損。這次作意精簡,原本預計20分鐘結束,還是花了40分鐘,不過比以前進步多了。她習慣把做事步驟複雜,短短3-5分鐘演出,希望我參與很多會議,但重點是她並不知道需要我做什麼,甚至建議我和先生在觀眾入場時當背景演出。
或許我們雙方態度不同,這是她的年度發表會,而我只當作為朋友站台。學法後的我,比較清楚底線,可以接受雙方的差異,同時清楚自己不必跟著耗損能量。自己唯一能管理的是我在台上表演的段落,於是注意力就放在如何幫助她構思這段舞台呈現,不放在抗拒對方的要求,也柔軟緩衝她急著想安排的聚會,等我把內容定案,那時自然會幫助對方聚焦吧。
第二個觸境是錄製《大愛電視台》的節目。企劃員從六月就跟我多封信件往返,也要求見面討論了一次,幾個月的延宕,原來是換了導演,這時對方又要求聚會討論。我的考量來自觀察,這節目只是數位電視播放,效益有限;整集有四位受訪者,我只佔12分鐘;最後也是最核心的--討論會效益有限,我給了豐富的內容題材,只待他們彙整。於是我的底線清楚了,不跟著磨蹭時間和能量。
當我婉轉拒絕第二次會談時,內心清楚有或沒有受訪都好。後來對方主動再聯繫我,約定拍攝日期,探勘場地時,導演要求2-3工作天,我們僅答應一個下午6個小時,雖然導演臉色不悅,還是接受了。現場拍攝日,整個團隊八個人加上浩浩蕩蕩的專業器材,顯然這節目不缺製作費。大家非常認真、非常有效率,戰戰兢兢把握有限的工作時間,我和先生也渾身解數的呈現,盡了力,連站了幾小時,還真有累到。
每次小休息時,導演都會跟我滴咕:「拍攝時間不夠...應該要在山林溪邊拍攝才對...希望能拍整個樂團......」過去的我可能會試著對辯、或是趕緊再挖出時間配合,現在的中心線夠穩,聽到的就是他的不安和撒嬌,我只管微笑地幽默回應,幫助對方放鬆。「謝謝大家的認真,辛苦了,我和先生今天也特別賣力演出,相信拍攝到的內容非常豐碩,期待看到節目!」道別時,呼喚彼此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