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會上聽到坤山的分享,簡短卻印象深刻,法語「已生是境,未生是心」,觸境時不要把注意力一直放在境界上打轉,鍛鍊即刻回神、回到心,這樣脫離輪迴的力道才會出來。
另一個深刻的畫面是宥娟,今晚感覺她説話有輕慢柔的空間,看到佛師在她身上細細地雕琢,見證了宥娟不氣餒的努力,很感動。
同修熱烈分享師開示<為何皈依>,這篇文章適時地打開我對修行如何更深入的思考,那個「勇猛」正是我尋找很久的答案。皈依要有使命感的高度,這個高度就是發大心,發無上正等正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Anuttara-samyak-sambodhi),我們是來成就圓滿、究竟解脫,不只是來改善生活瑣事而已。
之前師用「發現」這兩個字--初發心,一開始就發現了這個心,一開始的起心動念就呼應佛陀的心,這是發現,也是一種深信。感覺自己過去的修行總在生活的枝節末尾上尋伺改善,效益低,也多耗損。一旦建立起至純至性的高度,生活的優先順序就會出來,這高度是做自己的最真最美,不是摻雜「我欲、我見、我慢、我使」的傲慢。
期許自己從腦袋瓜的理解,進步到與佛師直接印心,台灣真真確確缺乏信仰文化,我正是在這裏才開始學習真正的宗教情操。「皈依要有重生的感覺,發現以前沒有發現的東西,整個生命有清楚的新軸心。」
就從每天早上的佈達「重生」,和晚上的祈禱,開始鍛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