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2日 星期六

30年前的虎媽猶在

(12-22-2012郁曼)

今天陽光很亮麗,一整天洗衣曬被,許多時間在戶外,也就聽得很清楚附近國中擴音喇叭的聲音,知道今天是運動會。雖然畢業30年了,當時教我們的老師也早退休了,但我常會以為我唸書時的老師都還在,因為擴音器傳來的,同樣是30年前的口氣和命令
30年,新化小鎮的景觀改變非常大,小時的綠地、平房大部份都不見了,國中小學的教學方式卻似乎沒什麼改變;這十多年來上班經過的國小,每天早上放的音樂也未曾有過變化…真是令人不寒而慄…我們要「傳承」給下一代的,難道是這個?想到以前很悶很不快樂的國中小學時期,不難了解,今天的孩子,還是一樣不快樂。
傍晚,運動會結束了,頒獎老師的台詞、語調也都跟30年前一模一樣…(!) 當聽到「第四名,XXXXX,第三名…,第二名…,第一名…」時,我也彷彿回到了學生時代不斷被迫爭排名的那種吃力又挫折的感覺。
現在想想,全校或全班那麼多人,但每一次考試或競賽,就是表揚那極少數的三、四個,長期下來,其他沒能被欣賞讚美的大多數,能不看輕自己、忌妒別人嗎?致詞的長官最愛說「勝不驕,敗不餒」,問題是,最在意名次的,往往是老師、家長(孩子其實很單純,只要沒有大人一直要求,孩子只想要快樂),大人自己都做不到平常心,卻要孩子做到….原來我們從小就一直在耳濡目染「虛偽、矯情」,也所以,大家都很難快樂。

昨等修車時順手撿起的天下雜誌》去年一篇「反虎媽路線  芬蘭教育世界第一」:
- 連續數年的PISA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學生能力(基礎素養)國際評比》都名列前矛的芬蘭教育,其實很少考試。「競爭」不在芬蘭的教育方針中,芬蘭教育花更多心思在讓每個快慢、能力各不相同的孩子都跟上,而不是比出高低。
- 芬蘭認為:標榜遠方那座世界最高樓塔為成功的唯一象徵,只會讓大多數孩子望之卻步。教師該努力的是:了解孩子的個別學習情況,給予每個人彈性的施教。
- 芬蘭人相信:一天一小時的家庭作業夠了,學生需要自己的生活。所以,芬蘭學生上課時間出名的短,孩子在上學時間內完成基本能力的學習之後,下午一、兩點就早早下課,各自去發展自己的興趣,絕對不花時間去加強任何學校裡的主科目,自然就會有較長的時間去運用、培養和開啟能力。
- 這樣的結果是:芬蘭學生學習效果落差最小,水準最平均。
- 不是沒有人想學芬蘭。泰國曾經效法過,但是泰國家長跟台灣一樣,只要小孩功課落後,馬上送進補習班。而此時芬蘭學生可能到圖書館尋找隔天上課的資料,他們看報紙社論、看小說、戲劇,並試著分享自己的心得和觀點。
其實這幾年,許多人也都知道芬蘭教育的事,但台灣的教改卻是越改越退步,當許多國家都鼓勵技術鼓勵證照了,政府卻反而要強迫不喜歡唸書的孩子繼續留校三年,根本又走回「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回頭路了。
看來不只「媒體壟斷」要反制,這塊土地上不公不義、或者腦殘愚癡的政策實在太多了,都得反制啊!也或許,現在就是讓長期不關心公共事務的台灣人一次看清的覺醒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