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聚會時,朋友談到日前曾向友人分享公權力強拆文林苑的看法,卻遭到對方反嗆:「妳怎麼知道台北市政府沒有盡最大的努力?」
事實上,類似這類的看法,正充斥於國民黨支持者的心中。奇怪!民主不是建構在對政府的不信任上嗎?怎麼會反其道而行,處處假設政府已經盡了最大努力?難怪國民黨支持者在面對有爭議的公共議題時,從來不發一語,自動向公權力繳械,雙手奉上監督的公民權利。
台北市政府盡最大的努力了嗎?有!就文林苑一案來看,市政府的確在維護建商利益上,做了最大的努力。例如:
文林苑案無涉公共利益,只算個別建商的商業行為,但公權力卻動用近千名警力到場「維持秩序」,目的只是方便建商進行拆屋。
代拆文林苑的22萬5千元費用(75,000元的審查費用,以及150,000元的代拆費),依規定也要王家買單。
當有人質疑「拆除執照」注意事項中,為何只註明「拆除面積《3429.84》平方公尺,共36戶」,無法證明確實有將王家列入拆除範圍時,市政府卻以一句「可能是寫錯了」,輕描淡寫過去;當記者要求建管處拿出資料,釐清拆除範圍是否包含王家時,建管處卻拒絕提供。
當然,如果有人斗膽舉出以上的事證時,他們一定會有另一套「完全合法」的說詞,直到真假莫辨,焦點完全模糊為止。就像我問太太:「比起其他國家,台灣的油價算高還算低?」太太不假思索地回說:「台灣的油價當然算低。」當我進一步以燃料稅、牌照稅舉證政府隱匿的真相時,太太竟惱羞成怒,大聲嚷嚷說我是「假清高,沒事搞什麼政治」。
文林苑不是個案,這些人對文林苑的反應模式也有跡可尋,從228、江國慶、一國兩區到油電漲價,60年來,台灣處處可見黨國體制下的扭曲身影。這些人不斷地複製國民黨的說詞,然後拿著這套說詞反駁另一種聲音,這幾乎已經是一種生存本能。對他們而言,國家利益永遠凌駕人權之上,而黨的利益又高於國家;他們很清楚自己是喝國民黨奶水長大的,至於奶水出自何處,又是以何種代價換取而來,似乎就沒那麼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