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聽過1920年代魯迅的《阿Q正傳》,說是在諷剌中國當代人民的精神上自我陶醉,不思振作的作風。但一直沒有機會好好看過這篇小說。
當我在看《阿Q正傳》的時候,太太以為是《阿甘正傳(Forrest Gump)》,她說她看《阿甘正傳》看到後來淚流滿面,我雖然沒有淚流滿面,但著實給他那種單純憨厚的傻勁感動得沒話說。
魯迅的阿Q,是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短工,是否真姓趙並不重要,他不需要有姓氏,因為全中國到處是這樣的性格的人,所以不論叫阿貴,或阿桂,乾脆叫阿Quei,簡稱阿Q,他的魂魄其實或多或少依附在當代大多數中國人的身上。就像「保釣勇士」在釣魚台上插國旗「精神勝利」自我满足一下,不久就給日本自衞隊扯下來。
阿Q精神代表的是中國傳統小農社會裡最底層人民忍辱偷生的一群,他們被生活壓力逼得難以為繼,無法過長期安穩的生活。雖肯吃苦賣力,卻不懂得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過一天算一天,對社會強凌弱現況,只能使用精神勝利法。
這樣的人也很想跟社會上的一般人建立良好的關係,所以他很愛面子,只要稍為有一點錢,就慷慨地花費在那些鄉民身上。
當他被欺負而無力報復的時候,他會意淫,說是兒子打老子,然後很快就忘了屈辱,這樣被扭曲的轉負為正,固然讓他忘了屈辱的折騰,但並沒有讓他從自卑中走出來,所以他一直苟且偷生、被別人看不起。
因為這樣的自卑,他看到比自己弱勢的人,如小尼姑,一有機會他就加以欺侮羞辱,藉以提昇自己的優越感。
在這樣的自卑,又長期受盡別人的屈辱、壓迫下,一聽到革命黨進城的消息,他就想趁機會出頭,但在這個沒有人權法治,人人想出頭的錯亂社會,他的單純無知,最後只成了上層權貴趨炎附勢與金權政治的犧牲品。
華人社會其實是很阿Q的,因為從來不懂得自己的權利是什麼,受侵犯、迫害的時候,也只會逆來順受,忍辱負重,總會說惡有惡報,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即使命都沒了,也說沒關係,反正20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這樣的阿Q精神不只是用在自己身上,也用在週遭的親友身上,所以社會上普遍沒有公平正義的觀念,遇到不公不義,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正善惡到頭自有報,惡人最後都會下地獄的。
我們是否也應該檢視一下,我們身上,或是周圍還有多少這樣傳承自華人社會的阿Q精神?
像阿甘一樣單純、認真是很好的,但如果像阿Q這樣狹隘,本質上雖然不是變態,但一味盯著眼前的一小塊利益,想要活得有尊嚴,卻一再尊嚴掃地,屢屢想當然耳的合理化現實,不會思考,又不甘心受人屈辱的想要出人頭地,最後還是淹沒在人慾橫流的世道裡。
延伸閱讀:奴隸和奴才(陶傑)
——中國的奴才自以為已晉身統治階級,他們以當奴才為樂,高興得不得了,會游說自己的子女和親戚也加入這一行。…奴隸令人聯想一對燃燒着的眼睛,渴望着自由,而奴才,聯想到屈曲的脊梁和膝蓋。
站長的話:
最近遇到一位信佛的朋友,她大概剛看了報紙,對我說:「那些ISIS的人怎麼那麼殘忍,竟然無緣無故的殺害那些歐美日記者還有埃及的基督徒,光看到標題我就覺得好可怕,果然是末法時代啊!那些暴徒不知惡有惡報嗎?來世他們一定受懲罰的。」我感覺這也好像是精神勝利法,只要一切推給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什麼問題就解決了。忘失了佛菩薩的慈悲喜捨的精神才是末法吧!那些戰地記者,那些往異邦傳法的宗教徒,在事前早已明白自己會遭遇各種險境,他們憑藉的是一種使命感或者是信心,沒想過什麼惡有惡報之類毫無助益世間的想法吧!(2015-2-19 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