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先靜靜感覺當下的狀態,並問自己今天要如何活出自己?我真的有感覺到上帝的能量在我身體嗎?隨時連結到祂的能量嗎?渴望如何活出自己?渴望留給世間什麼?
花了一些時間認真連結這些提問,發現隨時跟自己提問是很好的事,因為提問可以從昏沉的慣性中,突然轉醒過來,至少會讓這個片刻是清醒的,透過提問,可以再度連結上自己的中心線,也就是生命的核心價值,讓自己真正連結自己生命到底要什麼?不要什麼?讓自己可以隨時定瞄,隨時準備再出發。
上座,仍然把端坐在靜心房蒲團上觀想為上帝,上帝在呼吸在觸受在感覺,願以上帝的高度與氣度來領受這炷香,聆聽深心轉化的信息,靜靜地呼吸連結,連結上帝至高至真又純粹的能量…..
有一段很長的時間,享受呼吸的收縮膨脹與身體之間的律動,每次當呼吸連結上純粹的高能量,很快就進入凝定之中,呼吸變得深入而綿長,不知不覺進入天長地久的感覺,形體消失,只剩下一起一沉呼吸的韻律,連接著天地。
在身心極為安靜之中,突然問起自己「今天為何而上坐?」快速閃過為活出真正的自己而上坐,至於要如何活出真正的自己呢?正好利用這炷香深入連結,聆聽上帝的信息。
第一個信息,在第一觸就要見法,寧給法輪轉,也別丟給業輪轉。藉由呼吸回到當下,真真實實連結當下,活出真正的自己。深入當下呼吸,感覺腦中的含氧量增加,雜亂紛飛的念頭似自動消散,身心立即安靜下來。自從參加三昧智學院夏禪以來,領受到呼吸不可思議的功德,身息相依,心息相依,透過呼吸,遇到很深層的身心暗流,種種考驗,都是以呼吸導航,回到身體來,意自然轉。
第二個信息是「諸相非相」,每一個人的世界都非常不一樣,因為每一個人的取角不一樣,每一個人過濾鏡頭的心情也不一樣,每一個人的欲望投射不一樣,還有每一個人的價值、觀念不一樣,每一個人的內在世界不一樣….因此相同的一個相,每個人解讀也會不一樣,甚至相同一個人來解讀,也都會因個人心情變化,內在心理穩定度而不一樣。師說要知量,莫以自己好惡趨避度量別人。
想到法國哲學家傅柯曾說「目視(regard)並不忠於真實,也不受其節制,不承認其自身有任何無上的主宰者;觀看者的目視,便是在支配著一切的目視;目視雖然知道如何去服從,但事實上,它回過頭來支配了其自身的主人。」
師說:劉絮愷譯的傅柯《臨床醫學的誕生》,文字很模糊、甚至悖離原意。法文regard譯為「凝視」,不宜譯為「目視」,目視比較接近瞥視(glimpse)、目擊(coup d'œil)相當於英文 (eyewitness)。依傅柯用法,「凝視(regard)」需要「入流」與「見以見為量,識以識為量」,不會把對方當對象。
|
眼識看到的鏡頭與角度,會回過頭來支配著我們,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學到的主流價值體系,文化教養與信念,好壞成敗等等的分別判斷,無一不是在左右支配著我們的一切,常會顛倒錯亂的看,要如何才能超越這些好惡束縛呢?
師開示:「試著完全用一個相反的角度來看事情,你會瞭解什麼是『諸相非相』,這叫做360度的反向思考,我們都太習慣於我們的思考,太習慣於我們的好惡取相,太習慣於世間教我們理所當然的觀念。」360度反向思考,跳開眼前所看到的一切,要很覺知留意當下的起心動念,否則又落入慣性看尾不看頭,以理所當然來解讀一切,被過去慣性綁架了,參不到話頭,當然開口即錯、動念即乖,三世佛冤!
第三個信息是「本來無一物」。對待世間要「凝視」源頭,如看到水,不能以現前所見的髒水等於水,水不會汙染自己。隨時回到單純的「本心」,也就是「如來的心」,才得見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是那麼純淨純粹的,毫無雜染。
世間種種葛藤,是非恩怨,全出在回不了頭的心,本心被五蓋三毒染著,蒙蔽得面目全非。時刻活在忐忑不安的狀態,得與不得都苦,有與沒有都憂心。
師說:現代人渴望「獨立」、「自主」的主體性,卻得少為足、「逃避自由」「逃避解脫」,反而回不了身、回不了心,讓孤獨、寂寞與不安的焦灼吞噬。因為不懂結善緣,不懂對準天地,誤把憍慢當自尊,因而失真也失靈。
本心,最真最流動也最純粹最美麗。師開示只要不流動,就不是你的最真,只要不自然就會卡卡的。本心就是要做你的最真最嚮往最流動。真正的自己,一定隨時都讓自己活出「大人(大菩薩)」本色,活出最真最流動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