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剛上班,最近常找我幫忙寫e-mail(英文)的會計室同仁就來找,還拿了一袋番茄和甜椒,說是她媽媽自己種的,心想今天發生什麼事了?
原來她收到非洲分處處長的信,第一句話就叫她對人要有尊重,她很懊惱,要請我幫她看那信,然後教她怎麼回。
之前我就跟她說,寫e-mail一開頭最好要先問候致意一下,或者用「某某文件已收到,謝謝你的回饋」、「收信平安」、「希望您此刻一切都安好」等等之類的起始語,那是一種氣氛的潤滑劑,因為一開始就直接跟人說「你哪個地方做錯了」、「你哪個資料漏了給」、「你以後要怎麼怎麼做」,看信的人會很不舒服的。
但同事覺得那很麻煩,她說她都單刀直入,可台灣人的直白都是命令句;如果同是會計部門的人,或常常連絡的,或許還無所謂,但這次遇到職位很高的「處長」,果然她就栽跟斗了。
好在對方算有風度,一開始雖然有抱怨這位會計同仁的不尊重,最後一句還是跟她說:「你講的我有記下來了」。
我跟同事說,不能夠只是「做好份內的工作」就好,其它的都不管,還是得接觸、學習、了解生命的各個層面,不然,份內的工作也是不可能做好的。像是講話的措辭與態度,收到老闆跟國外連絡的信,不要只看這封信裏要你做什麼事,也要學習一下人家寫信都是怎麼寫的。或因為的歷史和政治因素,我們從小薰陶到的「耳濡目染」都是主從關係下的命令、服從,我們不懂得撒嬌(柔軟的措辭與態度)。
我稍微提了一下台灣人命令口氣的背景(中國黨來台後,將台灣人當成次等國民、自居為高貴血統的統治者),但也不只中國文化人,幾乎整個亞洲長期都是封建階序的國度,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習慣於先區別人倫位階,再由位階決定次序,階序決定穩定,這種政治化的人倫,使得上下關係非常僵滯不流動。如果我們嚮往先進國家的人權、活潑自由的氛圍,我們就得跟他們學習。
我說,對方或許能夠理解你英文不太好,但觸到那樣的口吻筆觸,就是會不舒服,就像某部門的印度籍主管,雖然才三十多歲,階序觀念也是很重,我的事情,他卻不跟我連絡,而是跟我的主管連絡,幾次都讓我傻眼,雖然後來都能努力善解他來自一個階序分明的國家,但當我觸到他目中無人的態度時,就是不舒服。
同事皺眉:「蛤?這跟歷史、政治也有關喔?還要懂那麼多喔?!」我說沒錯,但現在網路那麼方便,要認識並不難,只要有求知的動力。
同事最關心的還是她現在該怎麼回應,我告訴她不用回,現在回什麼都是多餘,重要的是下次,只要以後口氣得體,就沒事了。
不勝感慨:台灣學生上課、K書鐘點數,名列世界前茅,但受過大專高等教育的台灣人,即使是國立名校畢業,寫出來的信常是貽笑大方的命令句,到底,我們的學子被逼迫花那麼多時間「唸書」,結果都是唸了些什麼呢?
全台灣的家長、老師們,真的不用再迷信分數、明星學校了,想辦法讓孩子們有動力學習、能夠將所學習靈活的運用在生活上,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這才是對孩子未來有實質助益的「教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