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0日 星期五

自由是人最大的天賦

(10-10-2014 一心)
這幾天一直在思考,什麼是「用宗教的眼光」面對一切六根所觸?讀著網路上提倡普世價值的文章,和時事分析評論,我想要練習戴上宗教的眼鏡,如親教師說的,我們要練習提供宗教的觀點,但是,我覺得自己有些迷失。
加爾文派基督徒認為任何人都不得享有無限權力,並認為教會人士可以參加政治活動,使世間正義更加接近上帝的旨意。世間正義講的是相對的善,少了通透如涅槃的自由,善未必是真。
我知道,我必須歸零,從頭來過,想像我還沒學過宗教,還不認識師的法。是什麼吸引我來學習宗教的?可不可以用很簡單的幾句話、甚至幾個字,來點出宗教的精神?

一,是什麼吸引我來學習宗教的?
覺得世間很苦,沒有出路,想要找尋生命的方向和存在的意義。
師曾開示:「你自己要帶種才能發芽,也不能沒準備好就發芽!一旦發芽就沒退路。你自己先要帶種,然後才會發,你要發了心,才能學佛,你沒有發心,怎麼叫你發心呢?」
會被宗教吸引的人,一定是因為看到世間沒有出路,想要解決困境,找真正的出路,尋求永恆的價值(想到那天馨月講了好幾遍「永恆」)。

二,宗教為什麼可以給那麼多人救贖?
我想,是因為宗教使人「重生」。
師曾開示:「重生」是建立在我不願意再糊里糊塗地去認識人,建立在我不願意再顛倒妄想地認識這個世間,不願意再用我的貪瞋痴、用我過去的業力習氣去認識這個世間。
我們可以常常問自己:如果我們還有機會重新再來一次,什麼樣的人格是我最想要的人格呢?我要以什麼樣的人格來走在這個世間?
人的心很微妙,可以微妙到比電腦重灌軟體還要容易,只要我們有心就可以發這個願──讓自己重來。讓自己重來就是「重生」:「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對很多人來說,靠自己的願力來重生很困難,有個團體一起來見證、來護持妳的重生,比較有力量。如佛教的皈依,基督教的受洗,都會給人莫大的力量。

三,在主裡新生,在法裡重生。
重生以後,就是要活出一個新的人格,新的人格,依靠的不是自我,而是神的旨意,是慈悲喜捨的自然法則。我不再是我,而是愛的器皿,法的載具。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Psalm 111:10 & Proverbs 9:10 ---The fear of the LORD is the beginning of wisdom; a good understanding have all they that do thereafter: his praise endureth for ever. 佛師隨念是智慧的開端,永遠留最大的空間給佛師,只要不留最大的空間,就會不知量而流洩出自以為是的我慢。
很多非宗教信徒會把這樣的態度視為「非理性」,好像信跟疑是一翻兩瞪眼、無法共存的事。而且,我們也的確看到太多宗教徒,把經典中的寓言故當成事實,把人為的詮釋等同上帝旨意,並罔顧時代背景地強迫人去服從過時的戒律。

四,謙虛。
我覺得,其實,不論是不是宗教徒,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都需要謙虛,我們一定要承認自己的不知道。
蘇格拉底說「你要認識你自己」。那麼你要是問他,「蘇格拉底,你自己怎麼認識你自己呢?蘇格拉底說「我不知道」。「你們認為我有學問,其實我只知道一件事情,那一件事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蘇格拉底用這種完全無知的態度,建立他對智慧追求的動機和方法。這個對整個智慧的動機和方法是開放系統,就是先承認自己是有限,不可能什麼都知道,所以這樣的人會繼續進步。
一個人如果繼續把自己當做什麼都知道,他就停在一個封閉系統裡面沒有長進。所以蘇格拉底在這裡,嚴格的說,是把一個重要的方法帶到整個人類文化歷史中間。但是他承認這個方法的背後,有一個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這個是基督教要解決的問題!
一個真正基督徒,一定會承認自己不知道神在想什麼,就像德蕾莎修女說,她禱告的時候,都沒有聽到神的回應,但她還是一樣禱告。

五,所以,到底是在「信」什麼?
親教師說,我們提倡的是最素樸的信仰,天公地道,相信我的心很純淨,就會感應天地間最純正的力量。基督徒信的,是否就是那「最後的審判」呢?
師曾開示:冥冥中的宇宙秩序,就是中心線,就是道法自然的自然法則,我不一定知道那是什麼,我只是不斷地去試圖對準、貼近。
這樣的信,會讓我們的所作所為,不再是為了「討好人」,而是「討好神」。但是神不需要妳討好,妳也討好不來,妳只能做妳最真最自然最流動的自己,所以,神給人最大的禮物是「自由」,相信,人性如果不被外在環境所扭曲,就一定能夠活出神的性情。

六,把世間的苦難放在心上/We are one.
不論是阿拉、耶穌或佛陀,任何宗教先知所展現出來的慈悲和智慧,都是以眾生的自由和解脫為念的,正因為,We are one,我們是息息相關、禍福與共的生命共同體。唯有把世間的苦難放在心上,我們才真正有「回家」的踏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