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研發主管問我:「最近怎麼很少有笑臉?」
這兩天看到他苦難充滿一整個臉的表情,我實在不知道如何笑得出來。
我們都是用自己的眼睛和認識在看世間,我們笑,世間跟著笑;我們愁憂焦灼,世間跟著焦灼愁憂。
晚上聞思班的討論內容是,世間沒有別人。
「聽一個人說話,不要從他的話尾去判斷,他再怎麼說,都是辭不達意。無論怎麼說,都是在表達他對無常、苦、無我的愁憂焦灼,表達他對無常、苦、無我的抗拒與畏縮,只是這樣子而已。所以聽人家說話,就要聽到他整個說話的背景脈絡。不然,我們會被誤導,會因為這個誤導而受苦。」
倩如是華人社會裡的典型女性,他在大學教師,要照顧自己的小家庭,還要照顧生重病的小弟。
她今天主動要分享這兩天的觸境。他帶肝硬化的小弟去醫院檢查,小弟說話顛顛倒倒,翻來覆去,她聽得很不習慣,就生氣了。看到自己身心靜不下來,對弟弟說話的口氣很不好,有一點點的自責。
同修們輪流給她建議,看到同修最美的心,也看到同修的善意。她很認真聽,只是不知道能吸收多少。最後建議她:寂靜的迴向是最好的,只要能夠用最寂靜的身心去觸,對生病的小弟就比較會靜得下來。
結束後,和倩如最後下樓,在巷子口,她談到小弟愛喝酒,才會肝硬化。跟她分享說欲望來自鬱悶,她很認同,說弟弟愛喝酒是因為鬱悶。
「喜歡獨自喝酒,起因是鬱悶,但是還是因為喝酒可以放鬆身心,解除鬱悶的滿足感。可是宿醉酒醒之後,又容易對自己的悔恨不能接受,就更鬱悶了。這才是問題啊!」
如果酒醒之後,可以完全接受,沒有悔恨,就不會是問題了。
「喝酒不是不好嗎?」「可是他身體就是鬱悶嘛!喝酒對身體有放鬆的作用,不要過量就好了。如果他喝酒時,妳也跟他喝兩杯,排遣他的鬱悶,不是更好嗎?」
喜歡喝酒,很好。酒後醒來,能夠歡歡喜喜地接受,那就更好。
「即使喝得酩酊大醉、稀哩嘩啦吐得一塌糊塗,對身心而言,好像徹底地淨空了一次,也不是什麼壞事啊!過去的,已經過去了。為什麼不能快快樂樂地喜心接受呢?」
倩如今晚感冒還沒好,國中的女兒也發高燒在家,她特別趕來上課,因為她知道上聞思班可以給她正面能量,讓她復原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