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我們能給孩子什麼?

(2013-12-17 靜芳)
中午妹夫帶著晴晴(妹的小孩)回家,剛好乾媽、乾爸也一起在我家用中餐。這時晴晴說:姨,玩。乾媽說:什麼,下週就滿二歲了,怎麼還這麼不會說話,想當初我家莛捷十個月會站、會走、不滿一歲就會說話,涵涵也是一歲也會說、會站,阿臭也是一樣,這樣晴晴太「憨慢」了。我們很會營造語言發展遲緩的焦慮氛圍。
面對婆婆媽媽七嘴八舌,還好妹夫挺住,他說:不會啦、她是怕生啦,比較少看到你們,所以不講,在家很會說了啦。乾媽又說:怕生?想我家的小孩差太多了!
就在你一句我一句的時候,我說:小孩嘛,健康、快樂、有愛心、有自信就好。莫札特三歲才會叫爸爸呢!乾媽仍在我家的小孩饒舌。
有些華人的媽媽會這樣的人我比較,在華人的世界中,我們的教育都是比高比低的,從成績單的名次到出社會的成就,都是父母拿來說的。聽說美國人絕口不提子女成績,幾乎當成是小孩隱私呢!

我們要給下一代的是什麼?當然父母都是想要孩子比人強、比人好,但是很多的外在環境讓許多的小孩在物質上是不一樣的,如果國家的資源又分配不均,教育政策不好,那教育要像孔子說的:有教無類,是不太可能。因為一開始的資源不公,就是在分類。
我們能做的、能給的,真的就像我們親教師說的:健康、開心、有自信、對人好。我媽也很會念我妹沒有讓小孩好好吃飯,覺得晴晴太瘦了,但是妹說:她就不吃啊,肚子餓了,她就會吃了。妹說:就健康就好了,不要什麼都逼。看來年輕世代比老一輩有智慧多了。

一個國家不只是需要李遠哲、也需要王芯菱;一個國家不用很多的第一志願出來的學生,但是需要很多有愛心、有自信、開心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