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7日 星期日

新春後的法談開示

(02-17-2013一心)

下午,是新春後第一次的法談開示,中心從早晨寂靜無人聲的禪修氛圍,進入了熱鬧滾滾人氣滿滿的過年氣氛。
師破題:為什麼來這裏相會法談?
來參透人類可以安身立命的基準點,來找到想和不想之間的中道,在每個說、想、做,追溯問題的源頭,對準「允許每個人做自己的最真」的核心價值。
佛陀要走的路,或者任何宗教的本懷,就是建立最真最清楚的連結。一個有信仰的人,看到的是共同的心,在一個沒有信仰的人眼中,到處都是非我族類,而人類社會最大無力感的來源,就是認為彼此之間沒有交集,無法互相切磋、呼喚。

然而,有多少宗教徒真正在走基督的路、佛陀的路?很少!因為,被體制化以後的宗教,動力是由上而下、由外而內的,真正的信仰,一定是由內而外的覺醒力量,是體制外的由下而上!
人類不得不接受教育,困難的是,我們所接受的教育,常常誤導我們,讓我們容易卡住,看不到路,有無力感。生命教育要做的,跟哲學思考很類似,就是把生命的脈絡想清楚,然而,哲學用的是頭腦,生命教育用的是身體,透過身體來思、來量。當思量清楚了,自然就會有路,就會行動。
人類真正的欲望是跟世間有最真最美的連結,欲望可以是神聖的,身體可以是聖殿廟堂,然而,我們的教育往往使我們充滿恐懼,莫名其妙地駭怕跟世間脫節,牽掛跟人關係不好,種種趨避驅使著我們隨波逐流,不敢做最真的自己,主流價值裡人與人的連結就是利益,尤其是權勢與物質上的利益。真正的宗教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核心,就是不隨波逐流,除了最真最美最嚮往的連結,什麼都不要!
師請大家要特別注意,在巴利文中,不好的欲望是ta,好的欲望是chanda,然而,翻譯成漢字時,都變成同一個字「欲望」,甚至,不好的欲貪,也被翻譯成「愛」,汙名化了一個這麼美的字。其實ta是「鬱悶的宣洩」,根源是身心無法滿足的空洞和焦慮,又可分成欲貪(飲食男女等、需要出口),有貪(佔有欲、權力欲),無有貪(冷漠、與世隔絕)。體制化的宗教,往往過度譴責欲貪,而忽略了佔有欲、權力欲,或是對世間苦難的冷漠無感。其實,壓抑出口、合理化權力欲、鼓勵冷漠,才是造成社會災厄的最大原因。
面對公私領域的態度,是不一樣的。私領域講的是自由,我們要尊種每個人有自己要做的最真,不批判個人私生活的選擇;公領域講的是責任,我們要確定公權力是在保護而不是侵犯人權,當公權力犯戒,必須受到制裁,包括代國家行使公權力的檢察官、警察、公職人員,乃至五院院長、總統等,都要接受監督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