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脈生命教育協會不是佛教,只是喜歡跟偉大的宗教師學習的團體。
宗教的旨意在於連結。將人與人之間連結起來,但我們現在看到的宗教是隔閡,把人和人隔開,我們只是很單純的喜歡佛陀、喜歡耶穌、喜歡有修有證有心量的聖弟子。
《內觀》葛印卡老師說:佛教不是宗教。
但傳統佛教自認為是宗教,且有教條、有戒條的;但《聖脈》沒有。若還是帶著戒條來看《聖脈》,就會看錯。他們不知道戒條,事實上是製造距離的因素之一,是你對世間各種框框的見解,這就是傳統佛教的麻煩。
在兩千五百年前,大迦葉尊者跟阿難尊者,常常在見解上打架,一直到現在都還沒解決,這是我們所不樂意見到的。
目前存在的宗教給人很不親切的感覺,看到的只是規矩;《聖脈》給人的感覺是開眼界,把眼睛打開。
禪修導師還沒來美國之前,是蠻佛教本位主義的,但來到美國後,發現美國人對宗教的態度是很開放的,能夠尊重每個宗教。因此,重新學習基督教,這樣的重新學習,讓整個心量打開。
剛到美國的第一年,最用功的地方是哲學,就是現在台灣流行的美國政治哲學家桑戴爾,三十幾年前就非常的熟悉。桑戴爾這一套哲學思考是最基本的,能夠在台灣引起熱潮是一件好事。
去思考---什麼是公平?什麼是市場?什麼是價值?
這一些都必需列入佛學院的課程,傳統佛教失敗的地方,就是無法討論,只能各說各話,沒有辦法有任何交集,一個宗教若變成這樣刻板、古板、僵硬、框框,那一定會導向迷信。不是真正的信仰。
真正的信仰,會落實在每一個關係裡面;
真正的信仰,會幫助你看到人世間的問題。
全世界的人,為何對世間既成的階級秩序相當無力感,覺得這世間是人吃人的世界,比如全世界有百分之五的人佔盡九成的資源,剩下的百分之十讓其他人去分配,面對這樣的現象,當然會無力,就會覺得這一些人好貪,把地球弄得烏煙瘴氣,賺了一千億,捐了十億,就被封為大慈善家,這就是我們的世界。
我們看不清楚是非,為了資源的爭奪,你看到問題在哪裡?
釋迦佛看到的問題是無知,是無明出了問題。不是因為貪,而是貪嗔之前有一個東西出了問題,叫做無知、叫做無明。
怎樣才是明?就是要看到種種的造作---貪是造作,嗔是造作。因為無明,只知道要抓,貪嗔都是一種抓取,抓取之前一定是無明。
不懂慾望是什麼?卻慾望纏繞。
問題不在慾望,問題在慾望背後的無明,宗教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背後的東西,要看到真正的慾望是愛,這是過去偉大的宗教家所發現的。但現在的宗教呢?讓人鎖在許多的「教條」裡,卻不是幫助你更看清楚慾望是什麼,只是一味地告誡你不要有慾望,不要有慾望。
其實不是慾望的問題,他沒有告訴你什麼是智慧,他只告訴你慾望不好。再怎麼強調慾望不好是沒有用的,因為沒辦法看到世間有這麼多的困難。
目前台灣的困難在哪裡?
若只關心每天的生活,跟動物是一樣的。動物跟人的不同在於人會全面的看事情,但動物只要有吃、能夠生存、能夠繁衍後代就可以,牠不會去考慮其它物種的生存,牠不會考慮眾生的問題,只有人會考慮。所以動物被賣之前牠是不會知道的,賣了以後可能才知道。
台灣人現在過的日子跟動物一樣,就是能吃、能喝、有主人照顧,主人(黨國一體的大家長政治),你以為有他在照顧,有一天主人把你賣了,你渾然不知。整個問題就是無明、無知。無明、無知就像我們不知道欲望是什麼一樣。
為什麼會有恐懼,因為無知;
為什麼會無力感,因為無知。
認為台灣要改變很困難,這也是無知,因為我們不相信人類的問題在無明。
這是需要呼喚的,呼喚本身需俱足愛跟信,且是百分之百。不然你是呼喚不來的,呼喚幾次就灰心了,動不動喜心就不見了,很容易有沮喪感、無力感,能量很低,無法呼喚別人,同時也不是一個真正有信仰的人。
有信仰的人,看到台灣現況,更有信心,只要有三十個阿羅漢,有百分之百的信(這個信是不會動搖的),生命活下去的唯一動力就是愛。
「解脫」是面對生死、面對困難的一種態度,是把救度眾生的悲願放在心上,這個悲願不是道德,是一種自然,慈悲喜捨是最自然的人性。
愛一個人不是因為他有道德,而是因為他的自然,一個人之所以有信仰,不是因為他的道德好,而是因為他找到他的最自然,「愛」跟「信」都是最自然。
為什麼會有憂、悲、苦、惱?
為什麼會有過不去、轉化不了的憂悲?
是因為他沒有「信」。信人性的源頭都是「真心」。
之所以會失真,變得很虛偽,是因為抓取了很多的教條,很多世間的框框。真正很真的人是沒有任何教條,同時是尊重每一個人的;以為教條可以保護自己和別人,這是錯誤的見解。
教條是不可能保護你的,
只有真正的愛,只有真正的心,可以保護自己和別人。
做很多的道德判斷、是非對錯,那是沒有用的,只會製造人和人之間的距離、人和人之間的不信。人和人之間為什麼會不信?因為他有很多的教條,他用教條在量別人,看到別人不符合這個教條,他就以為別人是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