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28院長)
你相信緣份嗎?你願意讓彼此完全的自由嗎?你願意嗎?
你會抓取一輩子的緣份嗎?你不會希望有人跟你在一起是因為依賴吧!「愛就是要彼此黏著」叫做「愛著」,著火的著。
真正的緣份不是宿命,真正的緣份是能不能自由。傳統對緣份的解釋,傾向於過去,但真正的緣份是現在,更是未來。真正的緣份是眼光。
有沒有可能愛是希望有人跟你在一起是因為自由?因為很自由所以在一起,因為在一起很自由所以繼續在一起。我跟你在一起不是因為互相依賴,是因為相互間更自由更獨立更可以一起做事,甚至所做所想所說都可以榮耀彼此。
如果子女對你很依賴,你會放心嗎?如果終身伴侶對你很依賴,你會放心嗎?互相依賴,不是我們嚮往的親子關係、夫妻關係、朋友關係,我們今天之所以在一起,是因為我們嚮往自由。
所以,人與人的關係,包括親子、夫妻、兄弟姐妹,主雇關係,任何關係都是為了讓「自由」更有內涵、更有深度。
2500年前的佛法是很有侷限的,你要拿2500年前的佛法來面對今天世界的問題是有困難的,2500年來的傳統佛法迷失了,徹徹底底的迷失了。智學院嚮往的信仰是能夠解決以色列跟巴勒斯坦衝突的,能夠破解傳統佛教徒基督徒迷執的,我們的志氣比天高比地厚,我們嚮往的佛法,有可能跟2500年前很不一樣,你覺得哪一個才是真正的佛法呢?
我們要的是什麼?真正來面對貪嗔癡慢疑是什麼,真的去思考,然後可以討論,沒有任何框架的來討論,那才是佛法,如果硬要依照經典照本宣科不離經一字才是佛法,我沒有一點點興趣,我寧可說我講的不是佛法。
所以,佛法是什麼?你到底相信什麼?我們會同心嗎?我們真的在乎世間的苦難嗎?我們真的在乎地球生態的破壞嗎?我們真的在乎嗎?不要讓觀呼吸變成逃避的工具,不要讓禪修變成逃避的工具。
禪修、觀呼吸是來面對我們生活中每一個用不上慈悲喜捨的地方,而你願意很認真、很樸實的面對,願意跟智學院院長討論,真的願意將我們所學的帶回世間。觀呼吸、禪修,很棒、很讚而且很需要,但如果你不是用在爭取和保護每個人的自由,那你太小看佛法了,你把佛法做小了。佛法完全不是你想像的樣子!你對兩千五百年前佛法的想像,跟智學院院長對兩千五百年來佛法的想像是完全不同。
學佛、學法如果沒有心量連結世間的痛苦,你學佛要做什麼?你學佛學法沒有能量,連小小的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你都處理不來,未免太小看佛法了,這就是絕大部分佛教徒的問題。認為佛法只是追求來生,只是捐款做功德、念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很好了。
是誰在悖逆佛陀呢?
上帝的意思是自由,但是基督徒兩千年來不太懂自由,最近兩三百年來,有一部分的基督徒懂了,但還有百分之六、七十以上的基督徒不懂,所以他們還是非常保守,非常害怕失去傳統的秩序,非常害怕每一個人都有自由,怕每一個人有自由會給這個國家亂,怕提高國民所得會增加「飽暖思淫慾」,聽起來很像資方說「給勞方太多薪資,勞方會不想工作;給勞方只夠溫飽,勞方會不得不賣力工作」,所以他們還是想要糾察控制,還是充滿著「有愛」(意識型態永續)跟「無有愛」(剿滅非我族類)。一個是想要控制別人,一個是不想要痛苦,排斥痛苦、害怕苦難。宗教只要還有這兩種現象,它就不可能是真正的宗教!
光是「真正的宗教」這五個字,我們就可以討論啊!什麼是真正的宗教?一個真正的宗教要有什麼特質?願意讓每一個人嚮往做最真的自己,如果宗教不是這樣,如果宗教是一堆預想成見或約定俗成,還叫宗教嗎?!
你的心裡如果有很多傳統的框框,對親子關係、夫妻關係、兄弟姐妹關係有很多宿命的認識,都要重新面對,宿命只能解釋成對命運屈服,更幽微的是你在控制什麼,你想要控制什麼,你在害怕什麼,能破迷除魅嗎?
我們的教育就是敗在這地方,從小沒有人教我們什麼是自由,什麼是真正的緣分,活在過去,與過去過不去,活不出未來,然後信了佛教以後說要追求解脫,結果解脫跟自由竟然毫無關係。
禪修要面對的是三種欲貪。
第一種欲貪叫欲愛,第二種欲貪叫有愛,第三種欲貪叫無有愛。
「欲愛」,我們六根的欲望來自我們對身體沒有受用。其實所有的欲望都是為了「世間在裏面」,此即心包太虛的「一心」!我們懂欲望是為了「一心」嗎?不懂的話,不兜著欲愛轉才怪。
「有愛」呢,你想掌控一切關係,掌控親子關係、夫妻關係,不給空間。你想掌控別人,害怕給別人自由,或者做不到給別人完全的自由,你不想要給別人自由,就像資方想要用只夠溫飽來控制勞方,深怕勞方有錢就有閒不再賣力,這都叫做「有愛」。
「無有愛」呢?你不希望跟痛苦有任何關聯,你不要痛苦。求不得是苦,所做所想所說不能滿足是苦,既然「得不到(不能滿足)」所愛,你要玉石俱焚。
有時候會把有愛弄成無有愛,有時候會把無有愛弄成有愛,那沒有關係,大致上我們知道這三個分類。
佛法一定要面對這三種貪愛,這三種貪愛來自無明。
參加禪修就會懂無明嗎?不會的!如果沒有對自己耳提面命的話,你參加了一百次禪修,你也不會懂什麼叫做欲愛、有愛和無有愛。不懂的話,你的打坐只是一種逃避,你不會希望打坐只是一種逃避吧?!
打坐是要在日常生活,隨時隨地都在打坐,隨時隨地都在五禪支裡,這樣子的禪修才有用。你確定了嗎?你對男女關係沒有任何抓取,你對親子關係沒有任何抓取,你對世間沒有任何抓取,憑什麼?憑你的心跟佛陀跟上帝一樣,那顆心叫什麼?說「菩提心」太抽象了。
簡單的說,就是你願意讓彼此完全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