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6日 星期二

將文化編織在時尚裏

(01-06-2015一寂)
「這是原民的酒衣袋,會設計出這個袋子,其實是有個故事的...有個原民朋友帶著兩瓶酒來看我,走在路上,有人在他背後指指點點說著『你看,原住民就是愛喝酒,他們都很懶散』,他聽了有點傷心,我們就想到日本人法國人送酒時,都會用布袋把酒裝起來,然後,酒衣袋就是這樣被設計出來的。」
「這件衣服比較特別的地方在領口,這是卑南族獵人的火藥筒….這件晚禮服裙擺的圖案,是用刀鞘上的紋飾。」
2000年,「湛賞藝術文化工作坊」成立,撒奇萊雅族服裝設計師Siku Sawmah,是主要負責人,積極投入原住民文化創意產業與部落婦女就業輔導工作;2004年,她(漢名吳秀梅)以原民編織結合時尚藝術的設計包,獲得全國優良原住民藝品創作評選優勝,她將此創作命名為「完整的美」。
「每次有人看到這件作品時,都免不了被問『完整的美』的原創構想是甚麼?」
「在部落,我遇到一位太魯閣族的老婆婆,她用著傳統的編織技巧,一股一股編織出一條傳統圖紋的織帶,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太魯閣婦女在織布....我的手觸摸著這條織帶,心中有股莫名的感動,畢竟,在現實生活裡,還持續運用傳統技法手工創作的作品早已不多見。」
「編織老者說著『我來自於這個地方,這個就是我的一生』,她輕輕淡淡的說話,我卻是永遠記得她認真執著的臉龐正透露著智慧光芒。」

「好久好久,我並沒有將織帶運用在任何商品設計上。因為,我自覺不能辜負了原創者那位老人期望保有傳統文化的一番心血...直到有一次我參加一項全國性的文化工藝創作競賽時,我自認時候到了... 。我覺得這件作品內含著太魯閣族紋面的美,還有阿嬤織衣、織布的美。」
「而今,老婆婆的技藝獲得傳承,持續展現精緻的手工技巧,我們也與第二代第三代的太魯閣族婦女持續研討新的圖騰紋路與色彩,運用在商品設計上。不但豐富了商品的文化特色,也幫助原住民婦女能展現一己之長並改善家庭經濟。」

「這一切的一切都來自於那位長者的智慧,與一顆保留傳統文化之美的心,而我只是將文化與時尚編織在一起的那個梭子。」
「這個包包已經停產三年,我現在只做限量,我不想做太多,不想太氾濫,我只是希望買的人能夠知道這個故事,這就是我經營文化事業的動力。」
「我為什麼一直想去部落,因為我很愛我的文化事業,我不在乎漢人怎麼看我,說我怎麼這樣經營....我現在想法是,你們來這裡就是在了解部落,就是在聽部落的故事,就是在探討部落文化。」
吳大偉,「湛賞藝術文化工作坊」行銷總監,在花蓮鐵道文化園區一館的調度室,跟我介紹每件展品的特色,毫不藏私,「要拍照,沒問題,請自便。」
吳大偉待過外商公司,有豐富的跨國行銷經驗,最後他在花蓮落腳,因為他最想行銷的是「部落文化」,「文化是商品的根,沒有文化的商品只是泡沫,隨時可以取代。」
「我的父親是外省人,母親是客家人,我太太是原住民,我們家本身就在見證文化融合」,他很喜歡待在部落,「在部落裡,每個人都很真,相處起來很舒服,他們的生活就是分享。部落裡的孩子,只要一進門,不管是進了誰的家門,大人的第一句話就是『吃飯了沒?』,這些孩子是部落共有的,都是自己的孩子...只要在部落待過,看過他們對老人小孩的態度,你就會知道真正的強者是什麼樣子?
「湛賞是先在國際打出品牌知名度,然後再回台灣發展,飯店、機場、百貨公司都有我們的專櫃,我們將自己定位為國際性商品,我們爭取的對象是國際社會。」
只是,行銷經驗豐富的他,最困難最棘手的反而是跟花蓮縣政府合作。
「在這裡(鐵道文化園區)設展場,對我們而言,是為園區增值加分,我們吸引的對象是國際觀光客,不是中國人,中國人根本看不懂我們的商品... 我們不愁沒有展場。」
「但是,花蓮縣政府的觀光合作對象是中國,她們只想投中國所好,她們不會覺得原住民自創品牌的文化事業有什麼...跟公部門共事,即便已經簽訂合約,還是有太多掣肘,我們的壓力太大了,現在正在考慮撤展,可能在過完年後...」,我想,在堅持品牌的背後,有著不容打折扣的尊嚴與信念,只是,吳大偉說得輕鬆,一旁的我卻在扼腕抵掌,深恐花蓮在地文創瑰寶後來的觀光客無緣見識。
在地深耕文創產業,依約合法在公共空間展示,只因與花蓮縣長施政想法不同,就有可能被迫搬離,即使租約尚未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