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蓮市的傳統市場裡,跟水果店的老闆娘聊起「農會…」,她搖搖頭說「那是最落後的地方,既沒農技,也不會行銷」。老闆娘在瑞穗有塊果園,三甲地,種了十多年的芭樂,這是她的經驗談。
「當年開始種芭樂,遇到問題,都是邊摸索邊學習,自己要想辦法解決,一次病蟲害就要損失好幾萬,根本沒人可以問…農會是會推廣一些改良品種,可是,他們只負責推廣,你真的開始種了,在種的過程中遇到困難,農會裡的人,根本不可能提供任何技術協助,因為他們自己都不會。」
「五、六年前,果園裡的芭樂正要套袋,偏偏遇到粉介殼蟲來攻擊,那種蟲很可怕,整片果園感染起來,很可能當季的收成就沒了。我問來問去,問到彰化社頭的一位朋友,她家也是種芭樂,而且她家的芭樂一斤都是二三十塊,那是很好的價錢,她跟我講可以用兩種農藥除蟲,我知道那兩種農藥是最毒的。你用不用?你不用,這一季就了去(台語),你用了,良心過得去嗎?」
老闆娘的話,真的讓我整個人愣住,我心裡想著「一季的收成,當下的決定…」,然後,我慢慢的跟她搖頭。
「不可能用藥的,用不下去啊!怎麼辦?蟲害還是要想辦法解決!蟲都是藏在芭樂頭尾的部位,我跟我先生就用湯匙一顆一顆的挖,把蟲挖掉,然後再套袋;一棵芭樂樹有多少芭樂,你算算看?然後整排整排的芭樂樹….我跟我先生只能跟時間賽跑,果園是有僱外勞,她們也是做得唉唉叫,我就每天多算工資一千塊給她們,不然怎麼辦?」那片果園有多大?「那時候是種一甲。」
「我們是用慣性農法,我們會噴灑農藥,但是,一定會等到藥效過去才採收,我們很堅持『無毒』,我先生很會種芭樂,他種出來的芭樂口感真的不一樣,這些經驗都是自己摸索出來的,農會不可能教你的。」
農會有可能在資金上提供援助嗎?
她還是繼續搖頭,「有一次,我跟先生計畫把果園四周裝上黑網,不然,人家都會進來偷摘,算一算,整片果園圍一圈,需要三十萬,想跟農會先借貸,結果農會願意借我們十萬,可是,等到錢真正到手,火都熄了(台語),後來,還是算了…袂和(不划算)!」
「讓農會幫我們處理銷路管道,那就更麻煩,因為農會他們不會全部處理,他們根本吃不下;今天我們採收500斤芭樂,農會只能收購50斤,剩下來,我們還是要自己想辦法,何必呢?我們有自己的行銷管道,自己解決。」
怎麼行銷,我很好奇?
「我們後來是跟果菜市場的『行口』(中盤批發商)合作,他幫我們賣芭樂,我們讓他賺一成…」,不過,談到合作的過往,老闆娘很心痛,「2005年,龍王颱風重創花蓮,幾乎全花蓮的芭樂園全部受損,只有我們種的芭樂沒事,我們那塊果園大概是海拔400、500百公尺,可能是因為這樣吧…我先生又很會種芭樂,我們一甲的採收量,是人家三甲的量,行口跟我們說一籃賣1000元,我們實拿900,給行口100,那時候我還以為我們的價格賣得很好…結果,有次去果菜市場,人家跟我說『龍王颱風那年,全果菜市場只有你們家有芭樂,一籃賣到1600』,『一籃芭樂,我拿900,行口拿700』…,你知道嗎?我們這麼用心種,一粒粒採收,一籃藍裝好,一車車載送,都是工,都是心血,我們的價錢還要被壓低,還要這樣被騙,心真的很痛!」
「就是因為這樣,我才決定出來開店,你看這裡水果很多,其實,最主要是賣我們家的芭樂」,「那時候跟『行口』合作,老是沒辦法存錢,每次颱風過後,就要拿房子車子去抵押借貸,每年都是這樣…不然,以我的個性,我是很不喜歡跟外界接觸的,我不太會講話」,老闆娘在這裡開店四年了,看來芭樂銷售管道已經穩定了,不過,她卻開始別的計畫,「三甲的芭樂園,要慢慢收了,現在有一部份已經開始改種柚子,柚子的價格比較好,很多客人跟我們訂芭樂,我都不敢接,因為不一定有貨…說實在的,以後不種芭樂,我也很捨不得。」
老闆娘最想做什麼事?「我很想回瑞穗果園,果園缺水,夏天還好,有山泉水,冬天就要下山買水,但是,我就是很想回果園泡個澡…,你會不會覺得這個想法很好笑?」
當下的我倒是沒有想到好不好笑,只覺得老闆娘好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