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2014一寂)
路過餅攤,跟老闆話家常,很自然的跟旁邊一位買餅的年輕人聊了起來。
他今年大四,當初因為興趣而就讀歷史系,卻發現「歷史系所學的跟我想像的差很多….我啃不動那些生硬的歷史文獻」,他後來因為想當小學老師而修教育學程,「跟小朋友在一起,我很開心,因為我們是互相學習,我會探索那些孩子是怎麼想事情?怎麼看世界?那些孩子幫我打開想像力,我想學習他們的單純…」;在我們的談話裡,他好幾次使用「想像力」,「在歷史系裡沒辦法讓我有想像力,我當初是因為對『人』很有興趣才進歷史系的。」
他的感情充沛,卻栽進一個硬梆梆的歷史世界,課堂的老師永遠是上對下的傳授知識,他現在不太喜歡歷史,因為學校的老師無法為他解惑,無法滿足他在學習上的需求,「我反而是在上那些教育課程的時候,有機會跟老師同學互動討論,我很喜歡那種交流的感覺,我們從討論中慢慢釐清問題的答案…我本來不愛說話,也不會說話,上了教育課程後,我比較會講出自己的想法,上台報告比較順暢,而且系上的同學也都覺得我有改變….。」
或許是知道我曾在國中小任教,也喜歡歷史,我們有著類似的背景,「你覺得我畢業後是念研究所?還是去小學當老師?」他想聽聽我的意見。
我反問,「你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問題問得有點突兀,他卻沒有想,馬上回答「對人好,我想要對人好。」
我再問,「可以用『人權』來形容嗎?你最在意的是『人權』?」
他跟我確定。
「可不可以以『人權』為生命的基準。在學校跟學生、同事相處,所有的人際關係、職場應對,都以人權為考量,『尊重是我的義務,被尊重是我的權利』。想要繼續深造歷史,人權史觀是我的思考核心」,我舉例說明,「明太祖朱元璋兩次大殺功臣,以致惠帝在靖難時,無可用之將,在恐怖統治殘酷殺戮的背後,我看到的是朱元璋的恐懼害怕與極度的不安,當我用人權史觀看朱元璋時,他所建立的帝國,只有威武表相,其實是毫不足取…」,「最重要的是你的核心價值,不管你是繼續深造,或是出社會工作,都是在砥礪磨練你的生命信念,人權!」
他很訝異我的說法,「學校的老師從來沒有這樣教過我,我喜歡歷史故事,喜歡很多歷史人物,但是,每次讀他們的傳記,都覺得跟他們『黏』在一起,分不開,跳不出來,經你這麼一講,好像我可以進入他們的生命,也可以很有空間的看他們…」,聽他的整理與回饋,我想他懂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