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上下,往古來今,小而無內,大而無外。「五禪支不是為了達到一心,而是為了一心尋伺。一心尋伺不分上座下座,才可能打成一片。『一心』指的是『天籟不喧,地籟無窮,人籟萬千』動靜一如的四無量心!」
聞思就能見法!在編書的過程裡體會非常深刻。因為尋伺與咀嚼,我整天泡在法裡,與師同心同在同息,法喜充滿!因此,讓我深覺,也許這是第一次,我在理論上真正貫通了五禪支。這正是編書為生命帶來的大禮物。
「皈依或嚮往皈依都是一份想像:想像你的最嚮往,想像一個皈依弟子怎麼說這句話、做這件事。」和親教師同心同事就是:「同心--對生命和親教師有同樣的信、愛與美感。同事--主動去創造這樣的事情來活出信、愛、美感的生命。」
皈依是什麼?皈依是一種想像,皈依是一種依止,根紮下去之後,勤於灌溉照護,生命的花園裡,自然枝繁葉茂、花團錦簇,因為師的愛如陽光如清風如溫潤的雨水和豐饒的大地,足以滋養萬物。而我便得以在這生命的交會處,看見「天籟不喧,地籟無窮,人籟萬千」的森羅萬象。
不斷的尋伺,就有不斷的寶藏出土。
讀綉亭的《領略心包太虛》。深受師的法感動,更在綉亭的認真當中深受啟迪。而這心包太虛的體驗正是來自於一心尋伺。
當綉亭設定了「一心」的標的:心中作意要練習「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的收縮膨脹。讓她穩穩地做了一次心包太虛的旅行,因為專注在一心當中,其他的雜念等等旁支末節很快就被拋在腦後,這樣的經驗,將會強化綉亭對於尋伺路徑的純熟度,經常練習,不但可以在上座時透過呼吸淨化身心,更能「在澄明如鏡的心境當中,學習觀照,可以如如不動,甚或可以乘著風浪,騰雲駕霧。」
而「連結到單純的喜悅與滿足,不用做什麼,不必成為什麼,就可以給身體極大的滿足與喜悅。滿足一呼一吸,帶給身心的寧靜與滋養;喜悅一吐一納,提供身心無上的受用,最重要的是連結原有的本真與本質,如此單純、如此受用,不假外求,就可以很幸福。」這樣的體驗,更會為下座帶來無比的能量,甚至也為我的生命帶來了滋養,這就是回向吧!同修璀璨的珠光映照在我身上,也照得我閃閃發亮。
她說:「注意力全方位打開,運用剛剛好的力道,使觸點清楚。其實,這不也就是生活中一切身口意的準則嗎?背景是愛,是師全方位的關照與呵護,是唱完、說完、做完、想完之後的澄澈與通透。」「任何聲音之間都存在著某種關係,當我打破了大調、小調、合諧、不和諧的既定概念,就會獲得自由進出的通行證。正如韻雅所說:任何兩個音,只要繼續待著,就成為一種關係。 」
關係裡,有各種形式的碰撞,有時會觸碰到我們的脆弱,這時我們會升起防衛、抵抗,這就是舊有的注意力模式,是我們的習慣,是因為過去教育、環境的養成使然,這偏狹的注意力使生命能量被封閉被鎖困住了!但因為她內在有嚮往、有想像的藍圖,所以當下讓她轉換了「討厭老師和受傷小女孩」這樣取相的狹隘世界。
「唯有跳脫個人的角度,才能真正從苦中解脫。 因為,我記得把自己空掉,讓師住進來。」下座時,如果能夠時時把「我」空掉,讓師住進來,就有了與師合一的境界。
「一心」是一個想像世界,是生命當中的最美最嚮往,常常放在心上,就會在需要的時候給予生命神奇的力量!
我忽然懂了什麼叫做「皈依是一種想像」!常常想像自己身心舒暢、心量廣大,就會長出如此的生命,常常想像自己天真單純、認真浪漫、主動由衷的樣子,就會慢慢蛻變成那個樣子,心中有了嚮往,慢慢就能建構出生命最莊嚴最美好的模樣,這就是「一心的尋伺」。
禮佛的時候,想像指尖有神,靈活躍動;
靜坐的時候,想像與師同心同在同一個鼻孔呼吸;
每個語默動靜,都以最謙卑最虔誠提移落;
六根在接收閱讀信息時,都能以天地準來關懷,知道苦難的來源,知道如何引導世間;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毛毛蟲之所以變成蝴蝶,是因為牠本來就是蝴蝶!蝴蝶之所以從毛毛蟲成為蝴蝶,是因為蝴蝶就是牠的基因,就是牠的想像,就是牠的一心。
「得至美」是因為二六時中都能虔誠莊嚴地活在最嚮往,我突然發現我現在懂了師說的「魂對準靈,靈在魂裡催化」,更體會到皈依不只是「想像皈依後的改變」,而是無時無刻都能活出神的性情,是無時無刻都活在飽滿的夢想裡!
主體的提昇,心靈的超越,《瓔珞經》中所說的:「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凡是體驗到了天真之心的,即為神;凡是透發智慧之性的,即能通。」我是我的神,皈依是活出神的性情,是以師為典範,在師全方位的關照與呵護之中,活出最真最嚮往!
生命感受到無上的滿足和幸福,就可以算是「得至美而遊乎至樂」吧!自由是喜樂滿溢,逍遙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