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思考著師開示的:「犯錯不等於貪嗔癡」,以及「五禪支不是為了達到一心,而是為了一心尋伺。」的「一心尋伺」這兩句話。一心尋伺不分上座下座,才可能打成一片。「一心」指的是「天籟不喧,地籟無窮,人籟萬千」動靜一如的四無量心!
想起了師曾開示過的「苦集滅道」:發現問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用最由衷的態度來發現問題,看清問題的本末輕重緩急,然後用最寂靜的態度,提綱契領一步步來找到問題的源頭,緣苦生信,見苦而生四無量心。 是非心只要離開四無量心,離開做自己的最真,常是一種自我中心的偏執。心量不夠大,有什麼能耐去量恆河沙的曲直粗細?頂多閉門造車,想像自己坐著自製的太空船遨遊三千大千世界!
今天靜坐的時候,一上座,特別感受到胸口同時存在著緊繃收縮和激烈的跳動。隱隱約約地,偶有很淺淡而銳利的氣流在浮動著,這樣的身體感覺很強烈地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就像痛形成靜坐時的觸點一樣,它和我的呼吸互為表裡地一起成為我關注的焦點,疼痛緊縮和心跳是背景,吸氣和呼氣,以及止息,是主角。呼吸的演出和背景同樣精彩。
似乎很自然地,突然想起了小時候很喜歡玩的寶藏圖遊戲,在一個小小的紙捲裡,畫著通往峭壁懸崖或是寶藏,途中會有岔路,岔路上會遇到毒蛇猛獸之類的關卡的長條型地圖紙軸。
哈!突然發現,我內在的眼睛很像是我小時候盯著手指頭和地圖的眼睛;呼吸,是那小小地移動著的手指頭;而我的身體,就是一張無比精緻的,驚異大奇航的尋寶圖。
這似乎也解答了我的另一個問題:「犯錯不等於貪嗔癡」。一直無法理解這句話,是因為在只有聽取概念而無例證說明的情況之下,片語猶如斷章取義,我忽然弄不懂甚麼是貪嗔癡,甚麼又是犯錯。
但閱讀過一無的日記,加上自己的思索和定課體驗,突然有了一個結論:做事有對錯,因緣不具足,顧此失彼或犯錯很自然,改善或修正就好了。同一個窟窿,不要掉進去兩次就好了!貪嗔癡是患得患失,不真、失真,不允許每個人做真正的自己。真了就會接受自己,就不會恣意犯錯;不真了就不會接受自己,就會恣意犯錯。
從自己的生命看見所有的一切都是無常變異的,都是可以超越淨化的,就會對生命、對人性生出淨信吧!師說:修真,是培養最尊貴的心,在每一個呼吸裡鍛鍊淨化,看見了呼吸之間竟有無限量的可變性。停下來,就真的看見,生命中愛的本源,始終不曾停歇地、無對象地供養滋育著眾生,並且絲毫無法遮蔽地互相回向!
理解一個概念,需要傳道者智慧者開示說明智慧的內涵,但更重要的,是透過自己的體驗來理解生命本質最精微的智慧和內容吧!遇到困惑,從身體的體驗裡察覺到:「原來如此」!才能把師的智慧吃下去,然後經過消化之後,成為自己的能量!蘇格拉底說,認識自己就是認是全世界,透過定課和開示,透過上座下座打成一片才知下一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