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1/8拍。
三個呼吸。
持「慈悲喜捨」四字咒。
在最自然的微調裡調伏習氣,讓法在最細微處雕琢法身,在「依止善知識」裡做最自然最美的自己。念念都是善知識充滿能量的愛!法到底難不難?說難不難,說簡單不簡單,化約成念念分明,老實修行便可直心行去!
一整日的法語宣流,開示饗宴之後,回到家裡,一直到今日,深深地感覺有了一種奇異的入流情境。善知識的語默動靜在與提問者的互動交流之間,渾然天成,彷若一輯流動的光影,我想起了傅大士的心偈:「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起坐鎮相隨,語默同居止,纖毫不相離,如身影相似,欲識佛性處,只這語聲是。」像日出日落,卻又處處充滿大自然的巧思和驚喜,經典是再自然不過的,看似平凡的不凡。
上午的開示,充滿了溫暖濃郁的氛圍,善知識依著個人的特質和秉性,輕鬆地給予適情適性的指導,深深的感到幸福,在愛的流動裡。
一寂問:甚麼是習性脫落?
「認得法身,不認得就會用習慣反應。習慣,就是覺得法不夠好,願不願意讓傷口自然脫落,而不要去摳它?急著要它好就沒辦法脫落,摳是指急著要它好。在形成痂之前要保持乾淨,不能忽略它,要注意傷口,就像有傷口時不能碰水,意指不能餵養,不然不會痊癒。要用法、用慈悲喜捨來照顧傷口、淨化傷口。」
感覺善知識用傷口比喻習氣的脫落,非常傳神!想起以前對自己的很多不喜歡不接納,就像是急著要它好而在它發癢發痛時去摳它,反而變成了揠苗助長,其實是不懂慈悲喜捨,對於生命的疼痛,有時就是必須靜靜等候,用慈悲喜捨來調理養護,如今聽到師的開示,體會和理解更深刻了!也更懂得該怎麼對自己做到慈悲喜捨,也真真感覺能對自己慈悲喜捨,就更懂得如何去善解他人。
一寂:很多人感覺起來,就是那個樣子,像是個人特質,這樣還需要改變嗎?
「習氣是講貪嗔癡,不是習性。」
一智:要改的缺點是在生活上會造成別人困擾的?師:「是。」
一湛:所謂的四大威儀,我們是不是可以用接天接地的四大威儀來觀照自己的習性是當或不當?可以。
一湛:有週期性想看電影?
「動機是什麼?是為了為世間少苦離苦,想要藉由電影與世間連結有感?還是無聊或慾望?電影的表達也是為了少苦離苦,所以除非是職業需要之外,都要注意是否導向少苦離苦。另外,看電影也像是看老鄰居或是新朋友,尋伺與法有無聯結的可能。」
秀玲:有聽到嗡嗡聲,是怎麼回事?
「回到中心線,不管聽到什麼別人沒聽到的,都要問,有什麼意義?用中心線來聽,所有的聽都問對世間有什麼幫助?只要是跟別人不能溝通,不能減少苦的,就沒有意義。例如收驚、掃墓這些風俗習慣對一般人的意義,或同修夢到開車出車禍就不出門,這樣的意義到底在哪裡?信,就有意義,不信就沒有意義。華人社會是相當迷信的,好比占卜有沒有意義?事實上是沒有意義的,中國五千年來所有的達官顯貴大半迷信風水相士,但對中國本身一點幫助都沒有,迷信,是因為我們都沒有科學常識,當西方走入科學之後,這個問題就減少了很多。」
問:那我們信什麼?
「慈悲喜捨。」
問:在某些地方感受到奇怪的能量?
「退出來,空氣不好、不通風,不要下太多結論、做太多聯想,卡到陰是因為生命裡缺乏正向陽光的能量。」
一湛:意義,生活,生存到生命。很多人都知道這些在生活中是不夠的,但是很難找到生命的意義,如何導入靈性的層面?法明明這麼好,為何大家都不親近?
「法有什麼好?」(感覺著師細緻的引導。)
一湛:解脫自在。
「可以問對方什麼是世上最美?什麼是最可怕?呼喚他的恐懼,有人用信仰面對恐懼,有人用迷信,意義就在恐懼,生命是需要連結的,很多人的連結不好,所以會趨樂避苦,逃避恐懼,所有的東西包括政治、黑道、宗教都是在利用你的恐懼,而我們是以宗教導向無偏無懼。」
一止:如何用一句話吸引更多人?
「營造環境氛圍、用表情眼神來安定。」
我:有很多人會誦念金剛經來幫助睡眠或是祈禱,那我們除了阿含經以外,可以提供類似的經典嗎?
「我們不提供阿含經,只提慈悲喜捨四個字。」
我:可以像持咒一樣來念?
「對,就像是日蓮教就是誦讀(なむみょうほうれんげきょう),慈悲喜捨可以是咒語,再加上它的內涵:慈是釋放正能量,悲是轉化負能量,喜是吸收正,捨是淨化能量。慈悲喜捨四個字,就是最美的經典!」
一止問:師開示不要給隨便給建議,要如何判斷,有時是基於慈心,難道不好嗎?
「通常,人們需要給建議是對方有兩難,當對方沒有兩難,就不用給,當你講的不是對方要的,只是以你自己的想法和角度在看,就不會是好的建議。」
聽到善知識的開示,內心感到深深的慚愧,自己也常有這個毛病。愛是需要才給,當別人不需要,給了就不恰當,甚至是出於自己的我慢,內心提醒自己千萬要特別注意啊!善知識也講了我的許多習氣,對善知識的校正,心裡不知怎地升起一種奇異的法喜。
於是問:如何才是教出去的日記?
「就是慈悲喜捨,一定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
追問:所以日記是一定把法用上,把慈悲喜捨用上?
「有用法,是看到問題在哪裡。慈悲喜捨一定包含了四正勤,情(是指過去的糾葛的愛取有嗎?)就是要斷,要用四正勤來截斷眾流!只要沒有這樣用,就不可能進步!不可能跳脫過去的束縛,一定要理解探究過去(如探索原生家庭或是心理諮商的方式)是沒有用處的,終究還是會落入迴圈。」
哈哈!聽懂了,深深感恩善知識的慈悲和守護,希望可以引為殷鑑,幫助未來學法的同修不要老像我一樣總要跌得鼻青臉腫才是!
「這樣交日記有用嗎?」沒有交心交重,就很難校正。
一智:知道問題,但不知如何下手,同修間可以如何互相增上?
「觸境時,要很篤定地透過各種方式把訊息送出去,一定要確實送到對方心裡,
慈悲喜捨是第一步,也可以是一切的引導。
問:不知如何掌握目標和進度?
「吃飯時正知正念,用慈悲喜捨來吃,體會無常苦無我,有一個重要技巧:所有的思考、說話、動作都慢1/8拍,慢到只有你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才是自然,慢下來,就會有很特別很清明的注意力,會有覺知出來。就是慢1/8拍,沒有其他的步驟。」
一寂回饋最受用的是持戒:三個呼吸調伏習氣。另外,同修對外界想觸,但是找不到話題?
「放鬆自然就好了。」
一止分享以前的自我訓練,定時觀呼吸,紀錄身心觀察表,但大家都不太願意做,沒做是因為我慢很大。這些都是技巧,不是步驟。
文彬:覺得自己常常撈過界,定力不夠,做定課有雜念?
師:靜不下來就是要多禮佛經行,不用勉強打坐,要自然要虔誠。虔誠是很抽象的,就像說空是什麼?最抽象,沒有東西的地方就是空間,任何東西都可以感覺到無常,只有空不會,所以常常去感覺空,自己就會越來越像空,有了空的感覺,就不會礙著,因為空,所以不會擔心,空是很奇妙的。
深深感恩善知識平易近人的深邃智慧,讓一切的信息都很善巧地導向正知正念,導正習氣,也為我們打開被傳統習俗恐嚇箝制的心智,回到中心線,就是回到至純至性守護的浩然正氣,只有慈悲喜捨,才是最有意義和最神通廣大的靈感!只要沒有和至純至性接上線,沒有和慈悲喜捨接上線,任何有形無形的聽聞都不是聽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