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dhamma,就是自然的意思。世界上,有好多人工的東西,都在模仿自然。然而,到底什麼是自然,是很神祕的。來學法,就是來學什麼是自然,來學習生命的源頭。
貪瞋痴是自然嗎?道德是自然嗎?社會亂國家敗是自然嗎?科技可以守護自然嗎?
生命的源頭一定是乾淨的,就像水的源頭。土壤(地),能源(火),空氣(風),和水的源頭,都是乾淨的。人工、科技,若傷害了地水火風的源頭,就是不懂得運用科技、反被科技綁架。高明的科技,會盡情地模仿自然,而不違反/傷害自然。
真正的聰明,要用在守護我們的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我們要去看關係的源頭,守護彼此的最真最自然。
關係的源頭,不可能是貪嗔癡。貪嗔癡只是缺乏慈悲喜捨的現象,阻擋了慈悲喜捨的流動,會讓我們無法安睡。而會讓我們無法安睡的,就不可能是自然。就像,我們不能夠抱著核能安心睡覺。
如何分辨自然和自我感覺良好?
自然,一定是心量廣大、平等攝受的。
一個自然的人,對別人的苦感同身受,因為心胸開闊,足以涵容整個世間。一個自然的人,能夠分辨對錯,但不會對立,因為尊重自己的自然,就會懂得尊重並且守護每個人的自然。
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人,恰恰相反,因為心量狹小,對別人的苦是無感的。
一個健全的社會,會用聯合國人權兩公約與憲法守護每個人的基本人權,讓每個人有平等的發展機會,流動性強。因為,基本人權就是法,就是自然。如果機會和資源取得不平等,社會流動性低,就容易造成階級、造成對立,人的「我」、「我所」會變強,領域觀念會變強。
台灣社會,因為深受華人門第出身與宗法封建文化的影響,框框深重,離自然遠矣:
特點一,不懂得如何跟自己相處,於是,就不懂得跟別人相處。關係中,容易勉強自己、勉強別人。例如,父母親總是很焦慮,擔心以後孩子會不會扶養他們,造成親子關係緊張,起因,就是不懂得跟自己相處,缺乏自信。
特點二,注重群體,以外在的倫理規範、權力結構,來控制個人,而不是以人權互相尊重,不是以自然的感情相互流動,於是,每個人都活在框框裡,無法做自己,遂發展出一種無感的虛偽文化。國家對國民必須施以愛國教育,殊不知對國家的認同感,是自然形成的。而沒有基本人權觀念喊出來的愛國,就一定是騙人的,就像希特勒。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許多中國人,口口聲聲說自己愛國,卻掏空中國、移民美國、澳洲,因為深知在沒有法治的中國,私人財產是毫無保障的。移民後,仍說自己此身永遠是中國人,但卻對中國人的痛苦、對「十三億苦勞造就兩、三千萬的有錢人」,完全無感。如果中國有難,也不會願意把自己的財產拿出來,為中國流血流汗。
這樣一個人心向背的國家,是不可能強盛的。中共說自己有再強的武力,都是吹牛。端看今年上半年度,中國申請去美國的簽證人數就超過百萬人次,有辦法的,都移民了,如果還沒移民,只是因為還沒有撈夠錢。
特點三,血統觀念、領域觀念強,其實是因為自卑,因為除了「有錢」,就沒有其他可以拿出來跟世界分享的東西,缺少守護人權與人性自然的價值典範。
就像蔣宋美齡會跟戰地記者Gelhorn說:「你們的祖先還光屁股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會做瓷器了。」也像聯合報發行人王效蘭的罵「台灣人很可惡」的那種心態。總是在說過去的光榮,中國文明多發達、固有疆域多廣大,但指的一定是清代的領土,而不是漢代、宋代的領土,因為,領土小是恥辱。而曾經擁有的,就要永遠擁有。
特點四,「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大我」,對華人來說,卻是封建社會的宗族,是黨國,所以,宗族的大家長,或是國家的領導人,具有控制資源分配的決策權,而做得不好,也不用負責任,權責不對等,整個社會缺乏法治,遇到問題,就淪入空轉,無法面對和解決。
歐美人的「大我」是神,是老天,是民胞物與的天地良心,所作所為直接對上帝交代,所以,注重個人主體性和當責性,了解權責對等的原則。日本雖然也曾受漢文化影響,但文化中有武士道的精神,做不到,就切腹,以示負責。而且,明治維新成功,法治觀念深入人心。
特點五,不講人權、不平等的封建社會,有人格分裂症。
中國不是一個完整的人格,而是一個封建制度下被分為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分裂人格。當資源受用不平等的時候,權貴們就只會想要鞏固自己的利益,只想「吃」掉別人,而不想平等相處。
於是,老大哥不想跟比自己小的人對談,只會用上對下的壓制方式,一旦遇到競爭對手,就無法對話,反而會聯合外人來內鬥。寧與外人,不給家奴。就像國共內戰時,國民黨認為共產黨不會是對手,就根本不願意與之對話,不願意分一杯羹,也不願意與之合作,當共產黨強大了,就去找美國來撐腰。這樣往往變成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是近代中國一直重複的失敗經驗,但中國人到今天還沒有搞懂問題出在哪裡。今日台灣的國民黨,根本認為民進黨不是對手,而不願意與之對話,而去聯合不同國的共產黨,來對付同一國的人民、政黨。
今天,我們的社會之所以有諸多問題,就是不懂達摩(法),不懂得自然。學法,就是來解毒,解所有虛誑文化束縛我們身心的毒,打破框框,讓一切感情,都還原到最自然。
感情來自實際體驗的受用,從和自己相處開始,接納每一個呼吸、每一個姿勢,受用了自己的自然,懂得跟自己相處了,才能往外推出,到人與人、人與自然環境、人與國家、甚至國與國之間關係的自然。
有感,就會回到達摩(dhamma),回到法,回到一切關係的源頭,深深的信,源頭一定是乾淨的,是慈悲喜捨的廣大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