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的布薩會,先聆聽師對痛的開示,感受師的愛在聲波裡震盪,撫慰世間的疼痛,在咁中有嘸咁,在嘸咁中有咁,完全的捨,才有完全的包容,咁與嘸咁之間,有無量的張力,「空」的美感。轉化疼痛入大而無內小而無外,入深深的愛。
一賢自認過去是一個內心多情卻言語無味、面目可憎的人,可是自從學法後開始有了很大的轉變,特別是師隨念,當觸境中沒有師隨念,就會產生很多漏,現在,隨著師隨念的增加,漏就減少了很多。
感覺他的柔軟謙虛和由衷與時漸進,心裡想著,他常常是同修梵行的榜樣。同修和他說話,有時會有受傷的感覺,他感覺自己是由衷的,無我的,不清楚外身為何有這樣的想法,而外身又放棄溝通,所以不知道問題在哪裡,知道每當自己有衝動的身口意時,往往是因為內心有判斷和想蘊,特別是在觸境當下沒有時間和空間的時候。
一三問他有沒有常常起念「師會怎麼說?」,有沒有常常放在心上練習這樣的問句?
他:「有想,但是沒辦法。」這個提問,似乎很快讓他看到自己的問題了,內心有些讚嘆他自我照見的敏感度。「沒有時間空間就不會有柔軟度,以前會在遇到狀況時才作思考,但現在會在任何時刻常常想起,常常作意。」
「一賢會講『法語』,但可以思考如果是師會怎麼說,比如說『世間沒有別人』。可不可以用別種方式來表達,而完全沒有談到這五個字。」
一心說:「在還沒有說話之前,感覺師會先在話題的尋伺上面做選擇,包含說與不說以及說的時機和內容。」
一脈提醒一賢似乎很容易讓外身感覺受到貶抑、有對有礙,這樣就容易讓境界不流動。
一三說不妨練習不同的版本,然後找出最得力的版本。
我說,當感覺自己說得接近師隨念時,身體是會有覺受的。當下自己是會很感動的,是自己就很受用的。也問一賢生起想蘊時有沒有感覺中心線?或許也可以在做到師隨念時,回到身體的感覺來強化當下的機轉。
一心做了一個很生動有趣的比方:感覺一賢似乎設定了目標,然後感覺時間來不及了,所以,要外身趕快和他一起前進目的地,但常常沒有注意到當下同伴的感受,沒有注意到要享受當下,沒有看到別人當下的需要。
今天這樣一場布薩下來,感受到一三很細緻的帶領,和同修們充滿信與愛的互動,緣此更深層地認識了他,忽然感覺到師隨念的威力,展現為細細雕琢的生動,小組成員彷彿合體為米開朗基羅,用師隨念來讓原來已經很精進的他更趨精緻美!
師是創造時間空間的藝術家,用最柔軟由衷、最體貼善巧的身口意讓生命成為藝術,我們多麼多麼幸運和幸福,得以用師隨念互為手眼,給彼此創造時間和空間,細緻地將彼此雕琢成淋漓盡致的,至純至性的藝術品!
「感覺師呼氣我才吸氣,感覺師吸氣我呼氣」,不斷地練習以師的心為心,用呼吸、用師隨念無間地與師同心同息同在,感受在無量的空間裡旋轉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