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0日 星期一

聽自己咀嚼的聲音

(02-10-2014一心)
呼吸鏡坐班第一週,其中一個回家練習,就是「聽自己咀嚼的聲音」。
晚餐,我把麵拿到飯桌,練習專心的吃、專心的聽。麵裡面有很多蔬菜,一口一口嚼起來,好有感覺,聽到了牙齒磨碎食物、下巴一開一合的聲音,自然而然就放慢了吃的速度。
某一刻,我發現自己聽到的是腦袋瓜子裡的念頭,咀嚼的聲音不見了!其實,咀嚼聲一直都在啊,差別只是,我沒有在聽。
把注意力拉回來,聽咀嚼,結果,念頭就不見了。我故意試著一面聽咀嚼的聲音、一面聽聽看我的念頭,結果,完全沒有辦法!好像是兩個不同的頻道,一次只能聽一種。一個頻道在牙根、耳後的位置,另一個頻道位置比較高、在額頭。切過來切過去,好好玩。

「聽念頭」的頻道,讓我對當下沒有感覺,好像進入了另外一個時空。「聽咀嚼」的頻道,讓我意識到下巴的鬆緊,並且,連結到胃部的鬆緊,整個人的氣往下沉、心安住了,有種奇妙的滿足與幸福感!
這次帶班,試著設計一些輔助教材,讓大家更知道回家後該怎麼練習。不過,即使是有線上電子書、語音檔,還是需要學員自己主動,才會有用。
這次備課的時候,我有幾個不同於以往的想法:
一,我會想到楊斯棓喜歡掛嘴邊的:浪費別人的時間,是謀殺,浪費自己的時間,是慢性自殺。所以,我要求自己把上課的內容準備得更密實,時間分配、運用更精準。
二,備課的時候,我會問自己:我會想來上這樣的課嗎?我要吸引像我一樣主動、用功、求知慾強烈的人,我相信,像我一樣有心的人,才會真的跟師相應。上課有進度、有規劃、有教材,才能滿足像我這樣的學習者。如果連我自己都覺得沒有必要上,那這堂課一定是失敗的。
三,藉著這次帶班,好好發展一套教材,讓無法來上課的人,也可以因應大眾需求,線上學習。以後要發展APP,也是很有可能的。
四,因為上課導向清楚,我的心態上,也更放鬆了。今天剛好看到一個紐約客的影片,採訪資深影評人Richard Brody,他說:「沒有人應該為自己所寫的感到驕傲,因為那不是你的功勞,寫作只是剛好發生在你身上。」

剛好,發生。